![]()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香港启德体艺馆的剑道上,14岁的王一然摘下护面,左手美甲在灯光下闪着微光,右手仍紧握着刚结束决赛的花剑。11月17日,这位来自上海虹口体校的女孩,以黑马之姿一路挑落国家队名将,最终夺得第十五届全运会女子花剑个人银牌,成为全运会击剑项目史上最年轻的奖牌得主之一。当晚,她又踏上返回波士顿的航班,继续学业。
![]()
14岁剑客的锐气
“打完决赛说实话有点可惜。” 走下领奖台的王一然语气里满是少年人的直率,“全运会四年一次,一开始没给自己定太高目标,但闯进决赛后,真的特别想再往前冲一步,没能拿到冠军还是挺遗憾的。” 这场决赛中,她面对的是杭州亚运会冠军、全国锦标赛三连冠得主黄芊芊,尽管最终以6比15落败,但能与顶尖选手同台竞技,对首次参加国内大型赛事的她而言已是巨大突破。
王一然的击剑之路始于上海的俱乐部,2023年在上海市世运会成绩不甚理想后,她慕名来到虹口剑校,在陈飚教练的带领下与虹口女花梯队共同训练。如今虽在美国波士顿求学,她仍坚持双线并行,一边完成学业,一边参与当地专业训练。
![]()
“本来是冲着全运会积分去的,打完青年赛又打成年赛,积分刚好够参赛资格。”王一然说,全运会的机会太过难得,即便行程紧张,也执意回国赴约,“以前没参加过这么大规模的国内赛事,这次体验真的特别棒。”
这份坚持最终换来了惊喜。今年以来,王一然转战全国成年赛与青年赛,拿下成年赛第16名、青年赛亚军的佳绩,凭借稳定积分锁定全运会席位。赛场上,她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锐气,大比分击败多名国家队队员,连半决赛对手都称赞其“打法偏向国际化”。
走出多元化培养之路
虹口击剑一线队总教练叶冲向记者解释,这与如今击剑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密不可分,“不像以前‘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现在很多孩子走出去开阔眼界,王一然在美国训练。另一位男子花剑亚军邹天一在日本深造,都能博采各国剑术所长。”
![]()
谈及爆冷秘诀,叶冲认为“对手对她不够了解”是重要因素,但更认可其自身实力,“她虽然年纪小,但敢打敢拼,预赛阶段就展现出极强的竞争力。”这位资深教练同时指出,“王一然在经验上仍有欠缺,像黄芊芊常年代表国家参赛,沉淀更多,击剑项目终究需要长期积累。”
这一点,王一然自己也有着清晰认知。复盘决赛时,她坦言后期急于求成,“打到1比2或3比2的时候,一门心思想进攻,结果越冲越容易失误,分差被拉开了。现在想想,如果能多些耐心拉扯,其实有翻盘的机会。”
但少年人的成长从不缺少闪光点。王一然自豪地说,这次比赛最大的进步是“更能专注赛场了”,“小时候练剑容易被场外情况影响,现在能沉下心应对对手的节奏变化,这是我最满意的地方。”
![]()
值得一提的是,王一然的脱颖而出,也印证了全运会参赛模式改革的成效。叶冲介绍,以往全运会仅面向体制内运动员,如今增设大众组,只要达到相应积分,体制外选手也能参赛,“目的就是国内练兵,让更多人才有机会成长,未来能为国争光。”
从俱乐部起步,到跨洋训练,再到站上全运会领奖台,王一然的经历正是中国击剑人才培养多元化的生动缩影。颁奖典礼结束后,王一然来不及过多庆祝,便跟妈妈匆匆收拾行囊赶往机场。她留给记者的最后一句话是,“奥运冠军也是我的梦想,谁不想拿奥运冠军呢?我以后肯定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突破自己。”
![]()
左手的美甲是少女爱美的天性,右手的剑是追逐梦想的执着,14岁的她在学业与击剑之间寻找平衡,在跨国训练中积累成长。正如叶冲所言,这枚银牌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随着更多像王一然这样的年轻选手涌现,中国击剑未来在国际赛场上也将更具竞争力。”
原标题:《左手美甲,右手执剑!14岁上海女孩全运会摘银,连夜返美继续学业》
栏目主编:陈华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秦东颖
图片来源:王佳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