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古老的朝代,而羌人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民族,或者说是一个族群群落。
一个是朝代,一个是族群,这两者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这两者之间能有什么关系呢?
除了合作就只剩下敌对了吧?
毕竟羌人距离中原并不远,不可能老死不相往来……
![]()
羌之起源
“羌”这个字其实很早就出现了,在甲骨文中都有“羌”字。
仔细观察这个“羌”字,你看这个“羌”字像不像是一个“人”上面有一只“羊”?
而与“羊”有这么大关系的人,就是那些游牧民族,他们靠着放养牛羊生活。
![]()
因此,“羌”最开始的意思就是游牧民族,所以“羌族”最开始时就是游牧民族的统称,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后来会出现那么多种“羌族”。
中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古已有之,所以商朝与羌族之间发生战争其实并不稀奇。
![]()
只不过,由于一些时代因素,那时候的战争比现在的战争更加残酷。
在上古时期,游牧民族和中原的差别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大家都是求生存的人类,是能互相理解的。
据说华夏始祖之一的黄帝其实就是游牧民族,而炎帝和蚩尤是农耕民族。
![]()
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注定会让黄帝族群拥有很强的攻击性,因此炎帝才会打不过黄帝。
后来的蚩尤也打不过黄帝,最后让黄帝当了中原的老大。
《史记》中记载,那位治水的大禹,其实也是羌人,“禹兴于西羌”。
![]()
由此可见,最开始的时候,放牧的羌人与种地的人并无差别,只是职业不同罢了。
那么区别是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呢?
就是在商朝建立的那个时期。
大禹是羌人,因此他建立的夏朝其实是一个羌人王朝,而后来商汤灭夏,成汤是从东边来的,他不是羌人。
![]()
商汤灭夏之后,当然不可能将夏朝人赶尽杀绝,那么剩下的夏朝人去哪儿了?
他们逃去了西边,成为了西边的“游牧民族”,也就是羌族。
所以与商朝同时期的“羌族”,其实就是残余的夏朝人,商朝与羌人之间的战争,不仅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对抗,更是两个朝代的碰撞。
![]()
由于两个势力之间的斗争旷日持久,所以两个势力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大。
商朝成为了纯正的农耕文明,不再需要游牧。
而羌人则是在游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了纯正的游牧民族,一点都不种地。
但是不种地的话食物就会出问题,于是羌人就又干起了游牧民族老本行。
![]()
总的来说,“羌”的起源非常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不过那时候的人们对“羌”并不抱有敌意,甚至可以与羌人融合。
融合之后,羌人大禹治理大洪水,成为了“救世主”,他建立了羌人王朝——夏朝。
![]()
由于夏朝末代皇帝“夏桀”暴虐无道,夏朝又被商朝灭亡。
夏朝灭亡之后,夏朝遗民逃去西方,与商朝对峙。
商朝也曾出动过大量兵力进攻羌人,但最终也没能将羌人消灭。
由于这场对峙旷日持久,所以后来这场对峙就演变成了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对峙,但这就是后话了。
![]()
商羌之争
商朝为了消灭夏朝遗民“羌人”,曾发动过数次大型战争,其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是由商高宗武丁发起的。
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二位君主,他是一位深入民间的中兴之君。
相传武丁年幼的时候就十分懂事,经常出城与平民一同劳作,深知百姓之苦。
![]()
后来武丁的诚恳感动了上天,上天在他做梦的时候降下神谕,让他去找一个名为“说”的圣人,此圣人能帮助武丁建功立业。
于是武丁下令在全天下寻找这位圣人,后来终于在傅岩找到了这位名为“说”的圣人,也就是“傅说”。
![]()
《孟子》中提到的“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说的就是他。
傅说当时只是一个负责砌墙的工人,但武丁立刻就把他任命为了国相。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个筑墙工人还真有两把刷子,他当了国相之后,确实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让武丁有了出征羌人的实力。
![]()
商朝在傅说的治理下日渐强盛,武丁也有了出征羌人的打算。
由于羌人的主体是逃难的夏朝遗民,所以羌人中干什么的都有,而当时最令商朝头疼的就是“北羌”和“马羌”,武丁这次出征的主要目标也是他们。
![]()
这次出征,武丁一下子用了一万三千人,这在那时候可是非常大的动作了。
而且指挥这场战争的人也不一般,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名为妇好。
她不仅是一位将军,还是武丁的王后。
她身为王后,还兼着大祭司的职位,平常的祭天、祭祖也是她主持的。
![]()
1976年,妇好墓在河南安阳被发现,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龟甲甲骨文,我们现在知道的上古历史,大部分都是从这些甲骨文“破译”来的。
妇好出征虽然没有彻底消灭羌人,但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这次战败让越来越多的羌人意识到了一件事:游牧没有未来,农耕才是王道。
![]()
因此,有很多羌人选择投降于商朝,开始融入农耕生活,成为商朝的一分子。
商朝后期,已经有一半以上的羌人成为了商朝的子民,商朝附属国“吕国”就是由投降的羌人建立的,而吕国便是姜子牙的老家……
![]()
商周之别
虽然吕国已经成了商朝的子民,与商朝人别无二致,但是他羌人的身份是改不掉的。
别说商朝朝廷不接纳他这样的羌人,就算接纳了,姜子牙也会被处处排挤,不受重视。
与其到商朝去当一个小吏,不如投奔周人。
![]()
周文王姬昌敬老慈少,礼贤下士,有很多名士都投奔了他。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姬昌不排斥羌人,他们家跟羌人的关系十分紧密。
周文王的爷爷公亶父,带领周族族人从“豳地”迁到了西岐,改变了周族的命运,而这个“豳地”其实就是如今的陕西旬邑。
![]()
在搬到西岐之前,周族也是游牧民族,他们为了顺应大势,也为了躲避仇敌,就搬到西岐开始种地,转为农耕民族。
虽然如此,周族与羌族的关系并未因此断绝,公亶父的妻子太姜,就是羌族女子,公亶父之子季历的妻子太任,也是羌族女子。
![]()
姬昌之妻太姒,有莘国女子,她这个国家跟吕国的情况一样,也是羌人。
周人其实就是羌人,从本质上说,商周之争其实就是夏商之争的延续,夏朝遗民的后人又杀回来了。
这下就明白了,姜子牙为什么要投靠周人?因为他本来就是跟周人一边的,他们都是羌人。
![]()
周朝战胜商朝后,羌人东迁,逐渐与商朝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如今的华夏民族。
不过,任何时代都有一些特立独行之人,在大家都开始学习种地的时候,有些羌人选择继续放牧。
而这些离群之人,便是后来那些游牧民族的祖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