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杞国有个人,成天担心天会崩塌坠落,于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对,这就是成语“杞人忧天”,出自《列子》一书,今天常用来讽刺缺乏根据却产生不必要忧虑的行为和人。
其实,这个故事还没讲完。
接下来,另外一个人去开解他:“天呢,是气的积存,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气的。你成天生活在气当中,干嘛要担心气的崩塌呢?”
忧天之人说:“天真的是气的积存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日月星辰不掉下来呢?”
开解之人说:“日月星辰只不过是气当中能发光、能照亮的那部分气,即使它们掉下来,也不会伤到人的。”
“好吧,但愿天是这样的。那么地呢?地要是塌陷了,可怎么办?”
“地是一块块物质积存而成的,充实得很,没有一丝空隙。你成天在这些块块上行走坐卧,怎么会觉得它要塌陷呢?”
工作做通了,两人都很开心。
故事继续。
有位叫长庐子的人评价说:“既然知道天是气的积存,地是形体的积存,又怎么可以说世间事物万古不坏呢?”意思是,开解之人没说到点儿上,天和地是会“坏掉”的,杞人忧天,忧得有道理。
列子最后总结:“说天地会毁灭,荒谬;说天地不会毁灭,也荒谬。天地毁坏不毁坏,这是我不了解,也不可能了解的。如同人活着不知死后事,人死了不知活人的事,天地坏不坏这样的问题,还是别往心里去了吧。”意思是,取消问题,就不会忧这忧那了。
从完整的故事里可见,杞人忧天背后是古人对自然、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从今天的视角看,长庐子说得对,太阳系、银河系,地球、月球,世间万物都会毁灭的。而列子的态度则是对闹不清楚的问题不要去思考。这就好像庄子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求知求到无边无际,就危险了。
列子本名列御寇,生平不详。《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列子》8篇,是经过刘向、刘歆父子整理过的,早早就散佚了。今天流行的《列子》一书,虽然也是8篇,包括《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和《说符》,但已非原书,是后人编纂的,或者按照传统的说法,是伪造的。
《列子》全书近百则寓言故事,很多成为成语,今天还在用,比如愚公移山、小儿辩日、余音绕梁、高山流水、杞人忧天、歧路亡羊、疑邻盗斧、纪昌学射……故事大多精炼有深意。作家王蒙将《列子》称为“道家言辞精辟的段子手、具有民间风趣的故事大匠、中华奇思锦绣的编织人”。
比如愚公移山,故事性很强,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一应俱全。首先从二山拦路说起,以“方七百里,高万仞”凸显移山之难;而人物的活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则是以二山为背景展开的。
移山的过程写得曲折有致:先写妻子献疑,反衬愚公的决心,使文章顿起波澜;再写河曲智叟的嘲笑,寥寥数语,使故事一波三折;最妙的是,中间插进邻居男童“跳往助之”的细节,给文章增添了几分童趣。正如清代学者方东树评价的,“叙事能叙得磊落跌宕中又插入闲情,分外远致”。
今天读《列子》,主要读它叙事的文势起伏,波涌浪翻,洋洋洒洒。自然界的草木山川,人世间的传闻逸事,一经作者描摹点染,即成佳趣。难怪清代学者刘熙载说《列子》“人鲜不读,读鲜不嗜”——人很少不读《列子》的,读了很少不喜欢上这本书的。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郝思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片由豆包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