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上回咱聊到秦穆公凭着五张羊皮换贤臣,硬生生把西边二十多个部落收拾得服服帖帖,成了“西戎霸主”,这主儿是“隐忍型”选手,输了仗不甩锅,闷头攒劲再翻盘。
今儿咱换个“反差型”主角:他刚上台时,天天抱着美女喝酒听曲,三年不办公不说,还放话“谁敢劝我就杀谁”;可转头就雷厉风行整肃朝政,连周天子的“传家宝”都敢打听重量,最后把晋国按在地上揍,成了中原霸主。
他就是楚庄王,身边还跟着个能修水利、能管市场的“全能宰相”孙叔敖。咱今儿就唠唠这对“明君贤臣”的逆袭组合,看看“摆烂国君”咋逆袭成霸主的。
先掰扯掰扯楚国的“家底”,这地界儿早年比秦国还不受待见。
西周时,楚人首领鬻熊跟着周文王打天下,算个“开国功臣外围”。到周成王时,才给了个“子爵”的封号,封在丹阳(今湖北秭归),地盘小得可怜,还得给周天子进贡“苞茅”(一种用来滤酒的茅草,说白了就是“皇家酒保”)。
中原诸侯打心底瞧不上他们,骂人家“南蛮”,开会都不带楚国玩。
可楚人有股“不服输”的狠劲,几代人开荒拓土,到楚武王时,直接自立为“王”,跟周天子平起平坐;楚文王又把国都迁到郢都(今湖北荆州),占了江汉平原这块“鱼米之乡”,家底才算厚了起来。
不过城濮之战时,楚国被晋文公揍得惨败,北上的路被堵死,到楚庄王继位时,国内暗流涌动,外有晋国压制,妥妥的“内忧外患”。
这事儿《史记·楚世家》写得明明白白,不是野史瞎吹,算是楚国“逆袭前的阵痛”,正史有明确记载。
![]()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刚继位,才二十出头,一上台就开启“摆烂模式”:每天抱着郑国、越国送来的美女,坐在钟鼓之间喝酒听曲,朝堂上的事儿一概不管。
大臣们急得跳脚,可楚庄王直接下了道死命令:“有敢进谏者,死无赦!”
这道命令一放,朝堂上立马安静了,谁也不想拿小命开玩笑。
有个叫伍举的大夫,就是后来伍子胥的爷爷,脑瓜子活络,想了个招,他进宫时,见楚庄王左胳膊搂个郑姬,右胳膊抱个越女,正眯着眼听乐师弹琴,就上前说:“大王,臣给您猜个谜:有只鸟落在高山上,三年不飞也不叫,您说这是啥鸟?”
楚庄王眼睛都没睁,慢悠悠道:“这鸟三年不飞,一飞就得冲天;三年不鸣,一鸣就得惊人。你退下吧,我懂了。”
伍举心里一喜,以为国君要开窍了,可等了几个月,楚庄王非但没收敛,反而玩得更疯了,连早朝都取消了。
这下有个叫苏从的大夫忍不住了,直接闯进宫中哭着进谏。
楚庄王脸一沉:“你没听见我的命令?想找死?”
苏从抹了把眼泪:“我死了能让大王醒悟,值了!”
![]()
没想到楚庄王“啪”地一拍桌子,立马变了脸色:“来人,把美女、乐器都撤了!”
当天就上朝理政,雷厉风行地干了三件事:把三年来欺压百姓的几百个贪官砍了,把隐居民间的几百个贤才提拔上来,让伍举、苏从主持朝政。
国人一看国君“改邪归正”,都高兴得敲锣打鼓。
这里得科普个历史常识:楚庄王这三年“摆烂”不是真昏庸,大概率是“以静制动”,他刚继位时,国内若敖氏等贵族势力庞大,他故意装糊涂,摸清谁是忠臣、谁是奸臣,等时机成熟再“一刀切”。《左传》里虽没明说,但从他后来精准打击贵族叛乱来看,这“三年不鸣”更像一场精心策划的“蛰伏”。
刚整顿完内政,楚国就遇上大麻烦:公元前611年,楚国闹大饥荒,山戎和群蛮趁机叛乱,连靠近楚国的庸国(今湖北竹山东)都带头挑事,想趁机瓜分楚国。
大臣们都慌了,有人说“不如迁都避祸”,楚庄王却拍板:“越是危难,越能练兵!”
![]()
他亲自带兵,联合秦国、巴国一起平叛,不仅把叛乱的戎蛮收拾了,还顺手灭了带头的庸国,把楚国的西疆扩到了武当山一带。
这一战打出了楚国的威风,也让楚庄王明白:要想当霸主,光整顿内政不行,还得有个“全能型”人才帮他打理国家。
这时,大臣虞丘给了他个推荐:“民间有个叫孙叔敖的处士,本事大得很,您可得重用他。”
这孙叔敖可不是一般人,老家在郢都附近,年轻时在云梦泽隐居,种地打鱼之余,还琢磨着修水利。
楚庄王派人去请,刚见面聊了几句,就觉得这人才华横溢,三个月后直接任命他为令尹,也就是国相,相当于“国务院总理”。
孙叔敖刚上任,就有个穿粗布衣服的老头找上门,给他提了个忠告:“地位越高越要谦逊,官越大越要细心,俸禄越厚越要干净。守住这三条,才能治好楚国。”
孙叔敖听了,把这话刻在竹简上,天天看。
他当令尹期间,干了三件“惊天动地”的事,每一件都让楚国国力蹭蹭往上涨。
第一件是修芍陂(今安徽寿县安丰塘)。
当时楚国江淮一带老闹水旱,要么洪水淹了庄稼,要么旱灾颗粒无收。
![]()
孙叔敖亲自去勘察地形,组织民工在淠河和史河之间修了个巨大的水库,周围修了五个闸门控制水量,旱时放水灌溉,涝时蓄水防淹。
这芍陂可不是小工程,灌溉面积达到百万亩,从此江淮一带成了“粮仓”,楚国的粮食储备一下子翻了几番。
更牛的是,这芍陂至今还在使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比都江堰还早三百多年,这可不是野史吹嘘,《淮南子》和《水经注》都有明确记载,堪称“古代水利奇迹”。
第二件是“巧改钱币”。
楚庄王觉得原来的钱币太轻,下令改铸大钱币。
可没想到,大钱币太重,商人做生意携带不便,市场一下子乱了,好多商人都关门歇业,市令(相当于市场管理局局长)赶紧跑去报告孙叔敖。
孙叔敖问:“这情况多久了?”
市令说:“三个月了。”
孙叔敖立马进宫见楚庄王:“改铸重币让市场混乱,不如恢复原来的钱币。”
楚庄王同意了,下令三天后恢复旧币,市场很快就恢复了兴旺。
还有一次,楚庄王觉得楚国人造的车子底座太低,不便于马拉,想下命令让大家都改高车座。
孙叔敖说:“老改法令,老百姓会无所适从。不如让乡里把门槛加高,坐车的都是君子,总不能每次过门槛都下车吧?”
楚庄王照办,半年后,老百姓觉得低车座过门槛太麻烦,都主动把车座改高了,你看,孙叔敖不是硬来,而是用“巧劲”引导百姓,这才是真正的“治国智慧”。
内政理顺了,粮食充足了,楚庄王的“野心”也露出来了,他要北上中原,跟晋国掰手腕。
公元前608年,楚庄王联合郑国,先拿叛楚附晋的陈国开刀,接着又侵袭宋国。
晋国大将赵盾带兵来救,结果在北林(今河南郑州东南)被楚军打得大败,还被俘虏了大将解扬。
这一战算是楚国“北上宣言”,让中原诸侯都知道:那个“摆烂”的楚庄王,现在不好惹了。
![]()
两年后,楚庄王又讨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北),打完仗不回国,直接带着大军开到周都洛邑郊外,摆开阵势耀武扬威。
周定王吓得不轻,赶紧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军。
这时候,楚庄王问了句震古烁今的话:“周天子那九鼎,有多大?多重啊?”
这话可太有分量了,九鼎是夏禹铸造的,象征着天下九州,是周天子的“传国之宝”,问九鼎的轻重,就相当于问“我能不能当天下共主”。
王孙满也是个厉害角色,不慌不忙地说:“当天下共主,靠的是德行,不是鼎的大小轻重。夏桀昏庸,鼎就迁到商朝;商纣暴虐,鼎又迁到周朝。要是德行好,鼎再小也重;要是德行差,鼎再大也轻。周朝的天命还没尽,鼎的轻重,不能问。”
楚庄王听了,知道现在还没能力取代周朝,就笑着说:“我只是问问,楚国把兵器上的铜拆下来,也能铸这么个鼎。”
说完就撤兵了。
这就是“问鼎中原”的由来,《左传》里专门记载了这段,算是楚庄王“霸气外露”的名场面,也让中原诸侯看清了楚国的野心。
刚回楚国,就遇上了内乱:令尹若敖氏的儿子越椒发动叛乱。
这若敖氏是楚国的老牌贵族,势力大得能跟国君抗衡,越椒更是勇猛过人,早就不服楚庄王的整顿。
![]()
叛乱发生后,楚庄王想拿三王的子孙做人质求和,越椒不同意,带着大军直扑王宫。
在皋浒(今湖北襄阳西)大战时,越椒射出两支强箭,第一支飞过楚庄王的车辕,钉在鼓架上;第二支穿透车盖,差点射中楚庄王。
楚军士兵都慌了,开始往后退。楚庄王大喊:“这箭是我先君文王从息国得来的,一共三支,越椒偷了两支,现在射完了!”
说完亲自擂鼓,楚军士气大振,一下子就反败为胜,平定了叛乱。
这一战,楚庄王彻底清除了贵族势力,把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为后来称霸扫清了内部障碍。
内部稳了,楚庄王就把矛头对准了晋国的“小弟”郑国,郑国夹在晋楚之间,一会儿附晋,一会儿附楚,跟“墙头草”似的。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亲自带兵围攻郑国,打了三个月,终于攻破郑都。
郑襄公光着膀子,牵着羊出城投降,哭着说:“我罪该万死,要是大王能留郑国一条命,我愿意当楚国的臣民,给大王放牛牧马。”
楚庄王的手下都劝他:“郑国顽抗了三个月,应该灭了它!”
楚庄王却说:“郑国国君这么谦卑,杀了他不吉利,还会让其他诸侯害怕我们。”
于是退兵三十里,跟郑国结盟。
这里得说句公道话,楚庄王不是“心慈手软”,而是懂得“以德服人”,灭了郑国,会让其他诸侯都投靠晋国;放了郑国,反而能让郑国真心归附,这才是“霸主的格局”。
晋国听说楚国围攻郑国,派荀林父带着三军来救,等赶到黄河边,听说郑楚已经结盟,荀林父就想撤兵。
可副将先縠不服气:“我们这么多军队来都来了,撤兵多丢人!” 硬是带着军队渡过黄河。
楚庄王本来想撤兵,他的宠臣伍参说:“晋国将帅不和,正是打败他们的好机会!” ,楚庄王就决定跟晋国开战,两军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相遇。
这邲之战,堪称晋国的“耻辱战”。
晋军将帅矛盾重重,荀林父想守,先縠想战,士兵们根本不知道该听谁的。
楚庄王先是派少量兵力挑战,引诱晋军出战,然后孙叔敖下令:“前进!宁可我们逼近敌人,不能让敌人逼近我们!” ,楚军像潮水一样冲过去,晋军一下子就乱了套。
荀林父见败局已定,大喊:“快跑!先渡过黄河的有赏!”
晋军士兵拼命往河边跑,几条船挤得满满当当,后来的人抓住船舷想上去,船上的人怕船沉,居然拿刀砍抓住船舷的手指,船里的断指都堆成了捧。
只有晋军上军作为后殿,有秩序地撤退,没被打败。
这一战,楚军大获全胜,楚庄王在黄河边祭祀河神,建造先君神庙,报告胜利的消息,然后班师回朝。
![]()
邲之战后,晋国元气大伤,楚国成了中原诸侯的“大哥”,这也是楚庄王称霸的“标志性战役”,《左传》里对这场战役的描写非常详细,连晋军砍手指的细节都有,画面感十足。
称霸之后,楚庄王并没有恃强凌弱,反而很讲“道义”。
有一次,陈国发生内乱:国君陈灵公跟大臣孔宁、仪行父一起跟夏姬通奸,夏姬的儿子夏征舒觉得耻辱,就用箭射死了陈灵公,自立为君。
楚庄王带兵攻入陈国,杀了夏征舒,把陈国改成了楚国的一个县。
大臣们都来祝贺,只有刚从齐国出使回来的申叔时不祝贺。
楚庄王问他为啥,申叔时说:“有句俗语叫‘牵牛踩了别人的田,田主就把牛抢了’。牵牛踩田不对,但抢牛更不对。大王因为陈国内乱讨伐,是正义的;但把陈国改成县,就是贪心了,以后怎么号令诸侯?”
楚庄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把陈灵公的儿子午迎回国继位,恢复了陈国。
这事儿让诸侯们都觉得楚庄王“讲道义”,纷纷归附楚国。
不过楚庄王也有“霸气”的一面。
公元前595年,他派申舟出使齐国,特意嘱咐申舟“经过宋国不用向宋国借道”,这在当时是对宋国的极大侮辱。
申舟路过宋国时,果然被宋国执政华元捉住,华元说:“过我国而不借道,是把我国当成楚国的县城了,我宁愿亡国,也不能受这侮辱!” ,就杀了申舟。
楚庄王听说后,气得一甩袖子就站起来,没穿鞋子、没戴帽子就上了战车,下令:“出兵伐宋!” 九月就包围了宋都商丘。
宋国向晋国求救,晋国刚被楚国打败,不敢出兵,只派使者给宋国打气:“再坚持坚持,我们马上就来!”
宋国被围了九个月,城里的粮食早就吃完了,出现了“易子而食,析骸以爨”的惨状,老百姓交换孩子杀了吃,把骨头敲碎了当柴烧。
即便这样,宋国也没投降。
宋大臣华元偷偷潜入楚军大营,找到楚庄王的宠臣子反,说:“我们国君让我来跟您说,城里已经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但我们宁愿亡国,也不会投降,要是大王能退兵三十里,我们愿意结盟,送质子入楚。”
楚庄王听了,觉得宋国很有骨气,就退兵三十里,跟宋国结盟,盟约里写着“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不骗你,你不欺我,这也是“尔虞我诈”这个成语的由来。
从这件事能看出,楚庄王不是“穷兵黩武”的暴君,懂得“见好就收”,也尊重有骨气的对手。
可惜的是,孙叔敖因为操劳过度,在公元前593年去世了,比楚庄王还早死两年。
孙叔敖生前非常清廉,去世后家里连棺材钱都没有,他的儿子只能靠打柴为生。
楚庄王听说后,非常感动,给了孙叔敖的儿子一块封地,让他能安稳生活。
老百姓也很怀念孙叔敖,编了歌谣唱:“孙叔敖,新衣冠,举于海,治楚安。” 称赞他的功绩。
这里得科普个冷知识:孙叔敖不仅是政治家、水利家,还是“环保先驱”,他在楚国推行“政教合一”的政策,教导老百姓爱护山林,秋冬打猎,春夏捕鱼,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在两千多年前可是非常先进的理念。
![]()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在位二十三年。
在位期间,内有孙叔敖治理国家,外有楚军南征北战,把楚国的疆域扩到了巅峰:北到黄河,南到洞庭湖,东到江浙,西到巴蜀,成为继晋文公之后的中原霸主。
更重要的是,他打破了中原诸侯对“南蛮”的偏见,让楚国文化融入中原文明,为后来楚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过楚庄王也有缺点,比如早期的“摆烂”差点让国家陷入危机,平定叛乱时手段也比较狠,但总体来说,他是一位“有勇有谋、有德有义”的霸主,《史记》评价他“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入谏……庄王曰:‘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算是对他一生的精准概括。
楚庄王和孙叔敖的组合,完美诠释了“明君遇贤臣”的重要性。
楚庄王有识人之明,能从“摆烂”中醒悟,放手让孙叔敖施展才华。孙叔敖有经天纬地之才,既能修水利、管市场,又能辅佐楚庄王称霸中原。
要是没有楚庄王的信任,孙叔敖的才华可能只能埋没在云梦泽,要是没有孙叔敖的辅佐,楚庄王可能永远只是个“摆烂国君”。
这对组合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既需要自身的醒悟和努力,也需要有能并肩前行的伙伴。
楚国称霸后,中原诸侯都服服帖帖的,但郑国又出了个厉害人物,他是郑国的大夫,推行改革,铸刑书、兴农桑,把郑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连晋楚两国都不敢轻易欺负郑国。
他就是子产,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改革家,用智慧让弱小的郑国在大国之间站稳脚跟。
子产到底推行了哪些改革?他又是如何在晋楚之间“左右逢源”的?咱下次再唠。
参考资料: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左传》,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
李国章,赵昌平:《二十五史简明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尹小林校注:《二十六史:完本精校大全集》,微信读书,20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