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曾,鲜为人知,他被誉为“革命、学术与书法,一位被多重定义的民国元老!”
![]()
李石曾
1942年到1949年,尚爱松在国立北平研究院工作,院长李石曾因长期在国外居住、活动,院务均由副院长李书华全权代理。八年以还,院中诸同仁时常谈到李石曾,现在零星摭拾旧闻于后。
李石曾,河北省高阳县人,清末军机大臣李鸿藻之第三子,名煜瀛,字石曾。儿时,俊秀颖异,闻慈禧太后见之,曾喜而抱置膝上。及长,思想进步,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活动,坚决反满。闻辛亥革命胜利,清室逊政诏下,其长兄在楼上抱着清帝牌位恸哭,他则在楼下燃放鞭炮以示庆祝。后留学法国,研究化学。开豆腐公司,宣传素食,期警世界各国应和平相处,不应弱肉强食,至于信仰,暂时是三民主义,终极是无政府主义。
在段政府时期。为了支持学生运动,他曾当面与章士钊争吵,他长期办理庚子赔款事宜,资送我国学生赴法、比等国勤工俭学。李石曾在法国久居,并经常奔走欧、美、亚各国,筹办《世界学典》,希望通过文化交流,促成世界大同。他自言终身不仕,与蔡元培、吴稚晖、张静江并称为国民党中不做官的"四大元老",学术界更誉称"南蔡北季"(最近听冯法祀教授说,1930年徐悲鸿创作之著名《田横五百士》油画中之田横描绘的即是李石曾的形象)。宁、汉分裂时,他与国民党几个元老促成宁、汉合流。
他还利用在北方的特殊声望与影响,先是出谋划策,请冯玉祥将军限期驱逐溥仪出宫,后又劝张学良将军易帜为青天白日旗,促成中国形式上的统一。1931年,蒋、汪分裂,李又与张继等电汪,要求汪蒋议和。蒋介石对李甚为感激。据云,蒋曾告诉李:因为有更年长的元老在,除国民政府主席与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外,其他高官显职,听凭自择。表面上,李都谦辞不就,但却安置他的部下做了行政院九个部中的两三个部长,副部长或副秘书长,李书华任教育部部长,即在此时。1928年,李石曾与蔡元培先生倡大学区制,此后,蔡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李任北平研究院院长(除南京外,各省市只此一个研究院)。
在北方,如国立北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故宫博物院、中法大学、劳动大学、北洋工学院、孔德学校、温泉中学、农业试验场,以至某一银行及社会事业如世界学社、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学会、天然博物院、远东生物研究所、戏曲音乐研究社、程砚秋剧团等,均在其势力范围之内,故顾颉刚先生告诉尚爱松说:"当年北平挂李石曾招牌的,不下二三十个之多,有人背后还称李为'北方王'。"
![]()
后来,国民党上层内讧,由张继出头,告发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盗宝,案情巨大,李之侄、易之婿李玄伯亦牵连在内,二人均遭通缉,避居上海租界,李石曾的声势随之大降,最后,只剩下国立北平研究院和中法大学等几个学术机构,勉强支撑局面而已。1942年,徐旭生老师云:"故宫盗宝案实在是个冤案。张继后来很后悔,亲自对我谈过,'很对不起李石曾'。"易培基、李玄伯蒙冤受屈,被通缉二十余年,全国解放后,曾任故宫秘书的吴瀛先生(祖光之父)撰《故宫盗宝案真相》,始为辩白清楚,不过,此时易、李翁婿二人早已亡故多年了。
抗日战争末期,李石曾曾回国一次,在昆明召开了一次北平研究院学术会议。闻徐旭生老师云,李石曾告诫过李书华:"一,北研的科研事业一定要为抗战救国做出贡献;二,要与中央研究院、各著名大学,主要是西南联大取得密切联系,以扩大学术影响;三,我本人在国外奔走,反对德、意、日的侵略战争,促进世界和平,办好《世界学典》,促进世界大同;在国内亦需得到蒋介石、吴稚晖诸君的支持,所以,我在国外办了吴稚晖大学,在国内,你也得与他们拉好关系"。果然,李书华在抗战后期作了一篇《吴稚晖传》,又兼任了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中研部设副院长)。
1946年,尚爱松第一次见到李石曾时,他已六十多岁,身躯不高,很有风度。学术会议由他主持,应邀到会者有蒋梦麟、吴有训、叶企荪、郑万钧、孙云铸等十余位院外著名科学家。吴有训先生的发言尚爱松记忆犹新,吴说:"科学经费太少了,都怪中央不重视我们,请李先生(石曾)直接向委员长谈谈。"李拈须点头微笑,气度雍容。
1948年夏,李石曾又回国,先到南京,报载,他曾向蒋介石建议,赶快让出长江以北,退到南方,努力实行孙先生的三民主义,主要是民生主义,做出成绩后,再北向与共产党一争天下。识者认为,这既是空想,又是嘲讽。不久,李来北平,在中南海怀仁堂开了三天学术会议,北平著名学者几乎皆被邀请,会后,即大事聘请北平研究院学术委员,全国著名学者(主要是自然科学家)几乎皆在聘请之列(在抗日战争前,北研即在院外甚至国外聘请特约研究员,但为数不多)。1956年,中国科学院制订的学部委员制,可以说就是由他倡始的。
![]()
李石曾也擅书法,今故宫博物院神武门上五个大字"故宫博物院"系"文化大革命"中郭沫若先生所书,但是以前的乃李石曾所书,气势磅礴。或传,此系集颜真卿字,然后放大者,实则,传之者妄也。回忆1942年,徐旭生老师说过:"1924年11月,李石曾主谋,由冯玉祥将军出面驱逐溥仪出宫后,李负责善后,极为兴奋。
1925年10月,紫禁城改为故宫博物院,当时特为李制一大笔,以写'故宫博物院'五个大字。徐师又云:"李之长兄亦精颜体,曾伪造钱南园书骗大书法家翁同龢,翁鉴定为真迹,李之长兄始说:'对不起,老伯,这是小侄写的,'"家学如此,师言当属可信。又今北京动物园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楼上石刻"陆谟克堂"四个颜体大字亦系李于北研初建此楼时所书,可为佐证。李亦擅长行书,尚爱松曾见过他写的两副对联,亦劲逸可观,一为复制品,一系书赠著名植物学家刘慎谔者。
李石曾1956年定居台北,1973年病逝,享年九十三岁。
下期继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