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城,位于府东南十五里处,乃商贾聚集之要地。相传其为楚故城,亦被称作沙头市。历史上,此地战事频发,诸多重大事件在此留下深刻印记。朱梁开平二年(公元 908 年),楚马殷麾下将领许德勋率水军进击荆南,军队行至沙头,彼时高季昌心生畏惧,最终选择求和。后唐天成三年(公元 938 年),楚王马殷再度进军征讨荆南,马殷派遣军队驻扎于沙头。
![]()
《宋志》曾记载:沙市之地本为沙渚,每逢蜀江涨水泛滥,此地常遭冲击而毁坏。熙宁年间,郑獬担任当地太守时,首次修筑长堤用以抵御水患。然而,后来长堤再次被毁。庆元三年(1198 年),众人又商议修筑事宜。德祐初年,司马梦求监守沙市,沙市地形险要坚固,以往常凭借水势作为防御屏障。但有一天,湖水干涸,蒙古军队趁机前来进攻,他们趁着南风放火,司马梦求最终战死于此。蒙古军队大肆屠杀沙市百姓,随后江陵也随之沦陷。胡氏曾言:沙市之南便是江津戍,其南岸则为马头岸。如今此地设有沙市驿,并且还设置了巡司。
![]()
据相关记载,沙市土城,也就是沙市城垣,最早修筑于南宋时期,从那时起,它便见证了八百多年的岁月变迁,历经多次兴衰,饱尝人间沧桑。如今仍留存两处遗址:一处位于沙市烈士陵园东北部,与太师渊公园相邻;另一处位于沙市中山公园春秋阁至动物园一带。
翻阅史书记载,南宋淳熙十年(公元 1189 年),为防范金人入侵,“赵雄担任江陵知府时,因考虑到江陵无险可守,故而修筑此城以自保”,这应当是沙市最早修筑的土城。到了元末,又在南宋土城的基础上进行了增筑。
清嘉庆二年,在白莲教于川陕地区发动大规模起义期间,荆宜施道霍龙见强迫当地居民 “设防以备”,再次对土城进行修筑。当时,以砖修筑女墙,在滨江之地树立木栅,并设置了五座城门:西边为阜康门,西北方向是迎禧门,北边是宝塔门,东北方向为石闸门,东边是章台门,再往东还有柳林门,并且在孙叔敖墓东北方向的便河上设置了闸口雉堞。
同治初年,原本计划再次对土城加以修筑,但最终未能实现。民国二十二年,国民党军阀徐源泉所部,为阻止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发展,曾将沙市土城塔儿桥至石闸门一段重新修筑,从塔儿桥经石闸门抵达太师渊,再到玉和坪江岸加筑雉堞,还在塔儿桥南侧的宝塔门上增筑了一座城楼。
![]()
古沙市土城,西起宝塔湾马王庙荆江大堤,沿着廖子河北行至刘公祠,接着折向南经过迎禧门后再折向东,沿着便河南岸经过塔儿桥、石闸门到达太师渊,又经过章台门折向南穿越荆江大堤,一直延伸至玉和坪江边,全长 4474 米,“高度达一丈多,宽度在五尺至八尺之间不等”。“环绕排列在本市的东北西三面,与南面江岸的大堤几乎合成一个大圆形,而西北面土城之外又有便河一道,如同天然的城壕,地理形势优越。虽不敢说它是固若金汤的城池,但从此有了防守的依据,全市百姓能够高枕无忧了”。(此内容出自 1936 年出版的《市政汇刊》)
根据《宋史》记载,德祐元年(公元 1257 年),元兵南下,宋兵依靠这座土城,曾与元兵 “长时间相持对抗”。然而,1949 年 7 月 15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仅仅用了 6 个小时,便成功攻破了这座看似 “地理形势优越”“防守有据” 的土城。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沙市土城早已完成了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早在 1958 年,沙市市区的范围就已经扩展到土城之外。为了便于城市建设和交通出行,城墙大多被夷为平地,所有的城门也都被拆除。如今,除了上述两处遗址之外,只剩下迎禧门、石闸门、缺口子等地名,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关于沙市城是否为江陵故城这一问题,《县志》曾将沙市城认定为江陵故城。但查阅《水经》中 “江水又东,经江陵县故城 南” 的注释可知:此地为楚船官地,即春秋时期的渚宫。后面引用《汉书》中的诸多事例,皆表明此地位置。因此,《禹贡锥指》《行水金鉴》都认为这里就是如今的郡治所在地,《大清一统志》《湖广通志》《荆州府志》也都认同这一观点。在汉、晋时期,荆州刺史的治所并不固定,江陵也曾经有过迁徙,从《三国志・注》以及《地理通释》中可以了解到相关情况。
《水经注》中提到 “江水又东过江陵县南” 这句话,按照注释内容,此地距离江陵古城大约六七十里,私下猜测当时江陵县治所在上游,所以这里被称为故城。沙市自唐、宋以来,地方就以繁荣昌盛著称,然而却未曾听闻此地有城。《志余》中提到:沙市地势险要坚固,依靠水势作为防御,宋时赵雄担任江陵知府时,重新修筑故城。但实际上,赵雄所修筑的乃是如今的郡治,这一点从《宋史・列传》以及叶适的《修城记》中可以考证。孙叔敖冢引用《史记》注释:位于江陵故城中,而沙市的遨游冢也被认为可能就是楚相孙叔敖之墓,这其实已经错误地将沙市城认作江陵故城。
并且还说相传这里是楚之故城,那就更是错误地将故城认作楚城了。实际上,楚文王治理国家时,都城为郢,也就是如今江陵县北的纪南城;楚囊瓦担任令尹时所筑之城,是如今江陵县东北的郢城。沙市为江津之地,怎么可能还会有城呢?即便有城,在三国、六朝、五代这些战乱频繁、此地处于交通要道的时期,为何没有听闻在此基础上重新修筑城池呢?
考证《宋史・瀛国公纪》可知:德祐元年,元兵攻破沙市城之前,此地与元军相持了很长时间,沙市作为殷实富有的地区,修筑城堡来巩固自身防御,从形势上看是必然的。到了元代,县治又迁到沙市,城隍再次得到修缮,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由此可见,沙市城是在宋、元年间开始修建的,它不仅不是江陵故城,也并非楚之故城,这一点已经十分明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