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5日讯 滨州邹平市立足各村实际,精准发展特色种养殖,不仅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更通过多元销售渠道拓宽增收路径,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这两天,邹平市焦桥镇董家村蘑菇大棚迎来丰收季,肥厚鲜嫩的菌菇批量上市,走进董家村蘑菇大棚,一簇簇饱满的菌菇从菌包中簇拥而出,色泽鲜亮、肉质肥厚。采摘工人穿梭在菌架间,熟练地将成熟的菌菇采收、分拣、装筐,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为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渠道单一的难题,今年董家村结合村内劳动力特点,重点引进蘑菇大棚种植项目,不仅为村里提供10余个灵活就业岗位,让不便外出的村民实现“家门口赚钱”,还构建了“村内社群预售”的销售模式——通过村民微信群发布采收信息接单,确保产销顺畅、鲜度直达。董家村村民曲燕说:“从我们村里有了蘑菇大棚之后,给我们这些不方便外出打工的提供了打零工的机会,不耽误我们接送孩子,同时还能增加点家庭收入。我们看着这个蘑菇长大了以后,自己吃着也非常得放心”。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正是董家村党支部精准施策,找准蘑菇种植这个富民项目,让村集体有了增收门路,用实际行动架起了党群“连心桥”。焦桥镇董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江介绍:“今年的增收项目上了个蘑菇大棚,上了7500来个菌菇。预计今年能集体增收3万多元”。
小小的蘑菇大棚,不仅撑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近年来,当地立足各村资源禀赋,精准培育特色种植、养殖等富民产业,通过“项目带动+多元销售+就业增收”的模式,让一个个特色产业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金钥匙”,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闪电新闻记者 王飞飞 邹平台 栾珂 齐晓晨 滨州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