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人民网记者 刘怡
“家人们看,这根玉米排列紧密、色泽饱满,品相很不错。”李亚辉举着一根五彩玉米,在手机屏幕前熟练地展示着,就此开启了他每天雷打不动的直播。
李亚辉手里的玉米可不一般,这根玉米不足巴掌大,不仅颜值高,还能当文玩“盘”。别人家的玉米论斤卖,他的玉米却论个卖,最精品的能卖到上千元一个。
![]()
经过加工的文玩玉米挂件。人民网 吕仁能摄
“这个玉米是文玩玉米,成熟后的玉米粒比较硬。”摩挲着手中温润的玉米,李亚辉进一步解释,经过加工后,这种玉米可以做成挂件,盘玩后还能逐渐产生温润的琥珀光泽。
2023年,在外闯荡多年的李亚辉回到了家乡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创业。
“一开始也不知道做什么好,后来想起以前开客栈时,看到有客人玩文玩玉米,就想着自己也试试。”没想到,这一试,竟试出了一条特色产业路。
文玩玉米适宜生长在年日照数2000小时以上、月平均气温在20℃至24℃、海拔在1600至1700米的区域,李亚辉所在的漾濞县瓦厂乡气候独特,正好适合文玩玉米的生长。
![]()
玉漱坊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制作的文玩玉米挂件。人民网 吕仁能摄
以前,李亚辉的父母种地,但只能解决温饱,可同样是种地,种植文玩玉米的收益却跟过去天差地别。
李亚辉算了一笔账:“以前种普通玉米一元多一斤,一亩地的毛收入最多一千多元。现在一亩种3200株文玩玉米,按10%的精品率算,每亩能长出320根品质好的文玩玉米,批发价800元一根;就算遇到市场波动,按400元每根计算,每亩产值也能达十多万元。”
今年5月,李亚辉牵头成立了大理漾濞玉漱坊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今年瓦厂乡黑马村35户群众种植了81亩文玩玉米。合作社提供种子、技术、销售渠道等,产出的玉米经过加工后销售,农户可享受净收入的一半作为分红。
![]()
李亚辉的直播间的桌子上堆满了即将售卖的文玩玉米。人民网 吕仁能摄
近年来,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围绕“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多元化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销售融合发展,助力群众稳步增收。
如今,李亚辉每天直播4小时,将文玩玉米销往北京、上海等地。自合作社成立以来,销售额已达108万元。
![]()
李亚辉的直播间的桌子上堆满了即将售卖的文玩玉米。人民网 吕仁能摄
“文玩玉米的生长期在100天左右,一般芒种播种,3个月后就能收获。”今年国庆,李亚辉尝试用大棚种植20亩反季节的文玩玉米,计划在春节前全部采收,“大棚种植一年能种三季,错峰上市,附加值也会更高”。
如今,这些从漾濞山乡中走出的五彩玉米,不仅成为文玩爱好者手中的雅趣,也在青山绿水间,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共富新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