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德伟
“菜篮子”工程大,菜种子项目也得跟上。2025年11月5日至6日,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江左镇蔬菜制种的群众可真忙活:有的冒雨在大田移栽,有的在大棚挑灯夜战。他们在耿村、乔村、刘楼、孟家窑大面积开展甘蓝、洋葱制种作业,用辛勤的劳动播下奔富新希望。
![]()
栽植蔬菜 李德伟 摄
据了解,近年来,江左镇积极发展蔬菜制种产业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从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累计开展白菜、冬瓜、苦瓜蔬菜制种1100余亩。
让成功的种子再发新芽,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增收。江左镇持续探索增加制种面积和制种品类。10月份,探索开展了2个大棚内苍蝇授粉的甘蓝、洋葱蔬菜制种工作。近日,分别在孟家窑、苑庄、耿村、刘楼、乔村等村集中开展秋冬季甘蓝、洋葱制种的大田移栽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为保障2026年的蔬菜制种生产,该镇将在2025年11月15日至2026年2月15日,在乔村、魏村、翟村的现代化育苗工厂内,启动100亩萝卜和2600亩白菜的制种育苗培育工作。
种业收成,硕果累累。2025年该镇参与推广的“蔬菜制种+谷子地膜覆盖”连耕连作技术集成项目,获得省科技厅资金奖励;江左镇鹏展农业合作社的“白菜制种+谷子种植”技术模式,在河南省科技厅、农业厅联合举办的全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第13名。
目前,江左镇正在济源绿茵种业科技公司指导下开展“大棚内十字花科育苗与葫芦花科制种轮作”技术攻关,产业效益十分明显。
“蔬菜制种产业符合我镇资源禀赋。”种业经济还有哪些收获?一名乡镇干部深有体会,首先是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该产业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特别是为闲散劳动力、农村老年人及特殊群体等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让他们生活更有保障。同时,制种产业还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蔬菜制种,相关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稳定增收,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像孟家窑村、王庄村仅此一项村集体,可分别增收2.9万元和1万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