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云酒头条)
![]()
企业应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把公报精神转化为发展动力,在坚守传统特色的同时,积极推进科技与文化创新。
这不仅是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历史经典产业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文|田洪涛
10月23日,高层重要会议发布公报,系统描绘了“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
“十五五”新周期的起点即将到来,公报在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系统部署,正在深刻影响传统消费制造业格局。
作为历史经典产业之一,酒业也迎来以高质量、创新化、文化化为核心的新一轮发展窗口。
![]()
高质量发展
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提升
公报将“高质量发展”置于核心位置,意味着酒业必须彻底告别依赖渠道扩张、价格拉升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转向以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和文化赋能为核心的新发展路径。
酒企需要建立覆盖原料采购、酿造工艺、仓储物流、销售服务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风味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在产品结构上,既要稳住核心价格带的基本盘,也要积极开发适应新兴消费需求的创新产品,构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产品矩阵。
这一转型方向与工信部《关于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6—2030年)(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高度契合。
作为“历史经典产业”,酒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追求产品品质的卓越,更要实现传统技艺保护传承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有机统一。
酒企需在坚守传统酿造精髓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品质稳定性;在保持文化本真的同时,借助现代传播方式讲好品牌故事;在维护产业特色的前提下,构建绿色低碳的生产体系。
![]()
科技创新
传统技艺的现代化赋能
公报强调的“科技自立自强”,对传统酒业具有特殊意义。
当前行业竞争已进入综合实力比拼的新阶段,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新的分水岭。智能化改造不只是设备升级,更是对传统酿造体系的系统重构。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酿造过程的精准控制,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勾调配方,建立全链条质量追溯系统——这些技术投入将帮助酒企从“能酿好酒”迈向“始终能酿好酒”。在绿色发展方面,推广节能降耗技术,不仅是对政策的响应,更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值得强调的是,作为历史经典产业,酒业的科技创新承载着独特使命。其核心价值在于独特工艺与非遗技艺,这是“经典”品质的根本保证。科技创新与传统技艺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通过数字化技术记录老师傅的经验诀窍,利用传感器网络守护传统窖池微生态环境,借助数据分析解析传统工艺背后的科学机理,这种“科技赋能传承”的创新路径,既保持了传统酿造的本真性,又以现代科技手段解决了技艺传承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
文化创新
重构产业价值维度
公报提出“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酒业品牌建设开辟了新的价值空间。作为历史经典产业,酒业的文化创新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传承深厚文化底蕴,又要构建符合当代审美的表达体系。
历史经典产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鲜明的文化符号与情感联结。这要求酒企不能仅停留在产品制造层面,而要努力将产品升华为文化载体与精神象征。
这种升华需要系统性的文化创新: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传统酒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如工匠精神、待客之道等文化基因;另一方面要运用现代传播语汇,通过文化IP打造、场景化体验等方式,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命力。
在实践中,酒企应构建多层次文化表达体系。基础层面是物质文化创新,如包装设计、体验空间;进阶层面是行为文化创新,如重构饮酒礼仪、打造社交场景;高阶层面是精神文化创新,通过品牌理念和情感共鸣与消费者建立深层联结。这种立体化文化创新,能帮助酒业突破同质化竞争,从功能消费走向情感消费与文化消费。
当前政策环境为酒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企业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政策支持不意味着行业会回到粗放增长的老路。
相反,随着监管体系完善和消费升级推进,市场竞争将更加注重质量与创新。那些能够坚守品质底线、勇于技术创新、善于文化表达的企业,将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赢得先机。
企业应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把公报精神转化为发展动力,在坚守传统特色的同时,积极推进科技与文化创新。这不仅是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历史经典产业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