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感过剩极大阻碍了自我实现。
hi,我是猫。
什么是道德?说白了只是一群人的共识,倘若换个圈子,可能就是别人的稀松平常。
比如在老家你可能不婚不育会被说不孝顺,不道德,或者你感情经历稍微丰富一些,别人也会非议你的个人私德,但换个居住地,在大城市,标准可能就变了,在这里不足为奇,跟道德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反之,在大城市你言语粗鲁,等车不排队上车硬挤,别人说你没教养,但在老家可能又是见怪不怪之事。有时候不是你个人的道德真的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圈子不对,换一群人就好了。
我对道德这两个字有天然的应激反应,不是因为反感被别人评价不道德,而是发现往往整天把道德挂在嘴上的人,他们以此为武器,享受污名化别人,张口闭口要求他人利他,实则自己才最利己。遇到这样轻言大义者,最应该做的反而是敬而远之,因为他们经常临阵就会变节。
如果你遵循过这套价值观一阵子之后,很快就能发现一个大问题,就是不稳定。今天你遵循了,别人可不一定;再来就是你已经做到位了,别人觉得还不够;要不就是彼此之间标准不一致,道德里面还分个高下。
你会有很强烈的背叛感以及上当受骗感,因为无论怎么做,到了最后都有说头,一件事没办法ending,无法清爽地翻篇,反复被绑架,最后受伤最深的总是自己。
一旦某种行为基准或者共识没办法给你带来在心力投入上的节能或者做事效率的提高,而是反复熵增,既增加了心理、情绪上的负担,又占用了你的时间以及从事其他更能带来更高收益事情的机会成本,这就不是一个值得贯彻坚持的共识,而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果断地舍弃。
为什么很多人成年之后步入社会哪哪都不自在,怎么做好像都会吃亏,感觉到很痛苦?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少了规则、道理、本分与情分之间泾渭分明区别的这一课,而总在遵循这种以前农耕文明流动性不强时代延续下来的价值观。
反复吃亏,反复地委曲求全,最终有一天受不了为了自救,只能做出推翻过去,或者物理隔离的方式,才能在较为安全的地方,脱胎换骨,重获新生。
很多人走出去读书,或者是就业,一个阶段没见,你就会明显地感觉到大变样,也是圈子、文化、价值观等带来的改变。
当你发现自己不再全凭良心、主观、迁就来迁就去那一套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当你学会找回自己的主体性,不把和稀泥的课题都揽在身上的时候,生活会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明显的是,赚钱这件事你就开窍了。
什么道德不道德?什么谈钱羞耻?不触及法律底线的行为就是正当交易,你只需要一门心思去思考什么需求还没有被市场满足到,又大有可为,你可以通过手头上的资源、认知做到什么程度,就会少了很多干扰项,行动跟思维很一致,也没有人指着你说这样没有良心。
再来,社交圈子也会清爽很多,你不再用道德作为选人的标尺,而改用同频或者是高价值来衡量,从原先的“该怎么做可以让别人喜欢自己,认可自己?”转变为“你值不值得我喜欢?”“我想要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相处?”
把受到别人认可、道德洁癖作为人际交往KPI,是一种客体化,而把主体性拿捏在自己手上,你就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边界。
过度占用你的时间、情绪、夺走你经营自己主线任务的人际关系,当断则断,没有必要养鱼。
而最有幸福感的是,你还可以获得自己内心的平静与稳定。对于只有道德,没有强内核的人来说,他们活得是很拧巴的,一方面觉得对不起自己,一方面又觉得对不起别人,人的气质也是唯唯诺诺,讨好感十足。
但当你把道德感戒掉之后,在外面适当展示冷漠之后,你发现少了很多噪音,人也慢慢不大在意外面的评价了,自己的善意遇到对的人在打开,感受到是游刃有余,自由舒展的自己。
而且戒掉道德清白感之后,任何人审判在你面前都失效,你的主体性也越来越强,内在的平衡感跟稳定也更足了。
End.
很多读者每天都会给我留言一些具体人生困境,有择偶、有婚恋、有搞钱、育儿等各个维度的迷思,希望我能作出解答,于是我开了一个知识星球,名字叫做【猫和她的她】,汇聚一批同频之人,在这里一起共同成长、进步。
无论是情感、人情世故、人性洞察、原生家庭还是婚姻、育儿、自媒体搞钱等问题都可以向我提问,我会为大家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操建议。当然你要是暂时没有具体的问题也无妨,可以围观他人的人生困惑,提前预防,修自己的人生。
目前已开启星球运营阶段,内容将逐步完善,先加入的读者可领取优惠券加入星球,后续即将恢复原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