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广州珠江新城地铁站,眼前便是车水马龙的CBD核心区,这里高楼林立、人流如织,是广州最具现代气息的地标地带。然而,每次从地铁站出口出来,过了马路往广州图书馆方向走时,就会有附近路面遇几组风格独特的“肥女雕塑”,成了游客和市民热议的焦点,争议除了雕塑展现的“肥胖”形象,还有其过于暴露的衣着设计。
![]()
这组“肥女雕塑”并非珠江新城独有,它们在广州许多地方都有或有过,都属于同款雕塑一个系列,据了解,是出自一位知名艺术家之手。这位艺术家的“肥女”系列作品曾在国内外斩获多个艺术奖项,以打破传统审美、彰显多元女性形象而备受艺术圈关注。这些带着艺术光环的作品落户珠江新城地铁站外,本想为繁华的商圈注入艺术活力,却常能引发了一场关于“公共艺术边界”的讨论。
![]()
![]()
从艺术表达来看,这组雕塑确实打破了大众对女性形象的固有认知。在“以瘦为美”的审美潮流长期占据主流的当下,雕塑中体态丰腴、线条圆润的女性形象,无疑是对单一审美标准的挑战。不少游客驻足观赏时坦言,初见这些“肥女”雕塑会眼前一亮——她们或站姿舒展,或与其他形象互动,脸上带着从容自信的神态,让人们意识到“美”从不应被身材定义。有艺术爱好者表示,雕塑通过夸张的体态传递出“身体自信”的理念,鼓励女性接纳自我,这种打破常规的创作思路值得肯定,也让珠江新城地铁站外多了一处有深度的文化景观。
![]()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雕塑的衣着设计与公共空间的属性产生了冲突。作为地铁出口的必经之地,这里每天有大量行人经过,其中不乏老人、小孩和家庭群体,而部分雕塑的暴露程度显然超出了大众对公共场景的接受度:雕塑中,一个精瘦的男性形象将“肥女”举过头顶,动态感十足,可被举起的“肥女”下半身未穿裤子,直白的造型让不少游客面露尴尬。更受争议的是一尊“母子互动”主题雕塑,雕塑中的成年女性与孩童均为全裸状态,虽线条处理偏向写意,但在人流密集的地铁出口,这样的设计还是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
![]()
保守派会认为:公共艺术不同于私人创作,它扎根于公共空间,必然要与大众生活、社会文化语境相契合。“艺术家有表达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无边界的。雕塑传递的‘胖也美’的理念很好,可如果因为衣着设计让大家忽略了核心表达,反而纠结于暴露问题,那就违背了艺术走进公共空间的初衷。”
开放派也有自己观点:大众应对公共艺术多一些包容。有年轻游客表示,雕塑的暴露设计或许是艺术家为了强调“身体自然”,不必过度解读。
![]()
如今,珠江新城地铁站外的这些“肥女雕塑”依旧矗立,引起争议也让更多人开始思考:公共艺术究竟该如何在彰显个性与尊重大众之间找到平衡点?或许,解决争议的关键不在于否定雕塑本身,而在于通过合理的调整,让艺术真正走进大众生活,既传递多元的审美理念,又不违背公共空间的文化氛围。毕竟,好的公共艺术,应该是既能打动人心,又能让所有人舒适接受的文化风景。你认为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