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海丝禅韵——海幢寺与清代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展于广州图书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广州图书馆、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及广州市海幢寺联合主办,通过83件珍贵展品,呈现海幢寺作为清代中外文化交流重要窗口的独特历史地位。
![]()
海幢寺是清代首座对外开放的佛教寺院,也是广州地区介入对外事务时间最久、程度最深的佛教寺院。清代乾嘉时期,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园林景致,海幢寺成为两广总督的外事接待场所及官方指定的外商游览地,频繁出现在西方报刊、游记和外销画中。清代中期西方访华的三个重要使团——英国马戛尔尼使团、阿美士德使团以及荷兰德胜使团,均由两广总督在海幢寺接待。
1796年西班牙人阿格特订制的海幢寺外销画册,在展品中颇具代表性。画册采用英国上等纸张绘制,融汇中西绘画技法,以高超的精细度与艺术表现力,成为研究海幢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历史作用的重要见证。
展览同时揭示了海幢寺与岭南武术文化的深厚渊源。据林世荣《工字伏虎拳》记载,清雍正年间,至善禅师在海幢寺栖身,“遂于寺内教授国技,有陆亚彩者,至善之首徒也,得传其秘而传与黄泰(南海西樵陆洲乡人),黄泰传其子麒英,再传其子黄飞鸿”。清代初叶,海幢寺便以武风鼎盛、精于搏击而闻名,广纳四方门徒。此后数百年间,各类史实和传说在此交织,使海幢寺成为岭南武术文化中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
广州图书馆副馆长、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平清表示,此次展览是古籍保护委员会成立后的首场古籍文献主题展,系统梳理了《广州大典》中与海幢寺相关的历史文献。该丛书收录了海幢寺僧人著述7种、海幢经坊刊刻文献6种及海幢经坊藏版文献1种,为研究海幢寺的历史文化价值提供了重要文献支撑。
据悉,展览将在广州图书馆负一层小展厅展至11月30日。同期举办的“帆影千年,邂逅禅意——海丝文化艺术主题书展”,为观众深入了解清代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平台。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谢睿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