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苏频道
杜沁萌
![]()
“苏超”紫砂壶亮相进博会国家馆。受访者供图
当足球的圆润线条与紫砂壶的温润质感相结合,一套名为“苏超"紫砂壶的作品在进博会国家馆亮相,吸引了往来观众驻足品鉴。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江苏交易团组织55家企业带来200余件展品,其中由24家老字号领衔的“苏艺匠心”板块,成为非遗展示的焦点。
“这个创意真有意思,既保留了紫砂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体育元素。”一位观众在展台前端详后说道。这套“苏超”紫砂壶以球体为壶身,饰有足球纹理,壶嘴与壶钮设计为茉莉花的枝叶与花苞形态,融合了传统紫砂工艺、现代足球元素与地方花卉符号。
这套跨界作品出自江苏老字号“华凤翔”,其紫砂技艺传承可追溯至清代。壶底“荆溪华凤翔制”的款识,显示了品牌的历史积淀。如今,这门传统技艺在进博会的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将三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江苏元素能融合在一把壶中,关键在于找准文化与技艺的契合点。”谈及创作初衷,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华凤翔掌门人钱盈盈说,紫砂代表江苏传统工艺,茉莉花是省花,“苏超”是现象级地方体育赛事,三者都在诉说着江苏故事。
创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钱盈盈介绍,团队耗时近三个月,运用仿生、泥绘、陶刻等工艺,攻克了在盖杯等异形载体上精准呈现足球纹样的技术难题。从选料、制坯到雕刻、烧制,历经十几道工序,才最终完成这套作品。
这场跨界合作的实现,源于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探索。钱盈盈介绍,团队以“传统工艺承载时代内涵”为理念,与“苏超”组委会沟通后,推动紫砂品类首次纳入官方授权体系,实现了非遗与体育IP的结合。
![]()
进博会上展出的“江苏十三画”。受访者供图
“苏超”紫砂壶的展示,体现了江苏非遗传承的创新尝试。此次进博会上,南京云锦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也同步展出。人民网从南京市文旅局获悉,该市现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277项、代表性传承人287人,形成了完整的保护传承体系。自2018年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以来,稳定的投入机制为创新注入持续动力。
如今,数字化手段正助力非遗传承。2022年,南京文投集团推出文都数字云平台;2024年,南京非遗数字保护与应用平台发布;2025年,建成城市文化大数据基座,这些数字化举措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路径。
“非遗传承需要关注国际化、潮流化、年轻化,借助进博会的展示交流机会,我们希望向世界展现中国非遗的创新活力。”钱盈盈介绍,下一步,团队计划开发紫砂材质手办,探索赛事期间的销售场景,尝试让传统技艺更贴近现代生活,推动文旅体商融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