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劲强医生咨询:156-0089-6344(同微步信)
![]()
痉挛性斜颈最典型的表现,是颈部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导致头向一侧扭转、倾斜或前屈后仰,仿佛脖子被"无形的手"拽着。轻者仅在紧张时出现短暂歪斜,重者则持续僵直,连吃饭、转头都成了折磨。许多患者最初以为只是"落枕"或"颈椎病",直到症状反复发作、逐渐加重,才惊觉问题的严重性。
从中医视角看,这种"筋脉拘急"的本质,是人体气血运行失衡的外在表现。《黄帝内经》有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这里的"筋",既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肌肉、肌腱,更与肝血的濡养功能密切相关。当气血不能顺畅滋养筋脉,就像干涸的河床无法托住流动的水,筋肉便会失去柔韧与平衡,出现痉挛、僵直的异常状态。
![]()
临床观察发现,痉挛性斜颈的发生往往与以下三大因素相关:
1.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堵了")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长期焦虑、抑郁、压力大,容易导致肝气郁滞。肝主疏泄,负责调节全身气机;肝又藏血,与筋的功能直接相关。当情绪长期压抑,肝气无法条达,就像河道被淤泥堵塞,气血运行受阻,筋脉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滋养,便会逐渐失去弹性,变得紧张易挛。
2. 劳倦过度,筋脉劳损("筋累了")
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或保持同一姿势过久(如司机、程序员),会让颈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坐伤肉",颈部作为"诸阳之会",既是气血运行的要道,也是肌肉劳损的高发部位。过度使用导致筋肉疲劳,气血耗损,久而久之形成"虚性痉挛"——表面看是肌肉紧张,实则是气血不足无力濡养的表现。
3. 本虚标实,气血两亏("根弱了")
部分患者本身存在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的问题(如长期饮食不规律、熬夜耗伤精血)。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弱,吃进去的食物无法转化为足够的气血,筋脉就像缺乏肥料的植物,逐渐枯萎僵硬。此时若再遇外邪(如风寒)侵袭,更容易诱发或加重症状。
![]()
江苏患者,颈部不自主向右侧倾斜,肌肉僵硬疼痛。就诊时可见其头部持续右偏,下颌抵向右侧肩部,需用手托扶才能短暂回正,伴随颈部肌肉紧张如条索状,晨起及劳累后症状加重,夜间翻身困难,伴有头晕乏力、情绪烦躁、睡眠质量差,舌淡紫苔薄白,脉弦细。
中医辨证:结合症状与舌脉,属“痉证”范畴,证型为肝风内动、气血瘀滞。肝主筋,肝血不足则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致颈部拘急;气血运行不畅,瘀阻经络则肌肉僵硬疼痛,头晕乏力为气血亏虚之象,情绪烦躁乃肝失疏泄所致。
用药思路:以平肝熄风、益气活血、舒筋通络为治则。方用【五虫扶颈汤】加减。其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黄芪、当归、白芍益气养血;川芎、地龙、鸡血藤活血通络;葛根解肌舒筋,针对颈部拘急。
治疗前后对比:服药1个疗程后,患者颈部倾斜幅度明显减小,可自主维持中立位5-10分钟,肌肉僵硬感减轻;服药3个疗程后,头部基本能保持中立位,劳累后仅轻微偏斜,头晕乏力、烦躁症状消失,睡眠恢复正常。续服1个疗程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复发,日常生活与工作完全恢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