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 771 年:犬戎破镐京(长安前身)—— 西周的葬礼
![]()
背景: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 “烽火戏诸侯”,失信于天下;又废太子宜臼,逼反太子外公申侯。申侯为自保,引犬戎(西北游牧部落)攻周。
破城过程:犬戎联军直抵镐京,幽王再举烽火,诸侯无一人来援。城破后,幽王死于骊山脚下,褒姒被掳,宗庙礼器被洗劫一空 —— 西周用数百年构建的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体系,碎于一把烽火。
影响:太子宜臼即位为周平王,因镐京残破且犬戎威胁,被迫东迁洛邑,开启东周 “礼崩乐坏” 时代。长安地区首次因中央政权失能,沦为游牧民族的劫掠场。
02. 23 年:绿林军破长安 —— 新朝的末日
背景:王莽篡汉建 “新朝” 后,推行 “王田制”“五均六筦” 等空想改革,既得罪豪强又压榨百姓,加上蝗灾旱灾频发,流民四起。绿林军(因屯聚绿林山得名)成为反莽主力,昆阳之战后已逼近关中。
破城过程:绿林军将领王匡、申屠建率军包围长安,王莽竟组织数万囚徒披甲出战,结果囚徒阵前倒戈,打开城门。10 月 1 日,绿林军攻入未央宫,王莽躲进渐台,被商人杜吴杀死,尸体被士兵分食。
影响:新朝仅存 15 年便亡,但长安并未迎来安定 —— 绿林军纵兵劫掠,后赤眉军又攻入长安,将未央宫付之一炬,西汉都城沦为 “白骨露于野” 的废墟,暴露空想改革对社会的毁灭性破坏。
03. 192 年:李傕郭汜破长安 —— 东汉的绝唱
背景:董卓被王允、吕布诛杀后,其部将李傕、郭汜因担心被清算,本欲弃军逃亡,却在贾诩 “不如率众而西,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 的撺掇下,率凉州兵反攻。此时长安仅靠吕布数千兵力防守,王允又拒绝赦免凉州兵,逼死了最后一丝和解可能。
破城过程:李傕、郭汜联军昼夜攻城,吕布部下叛变,长安城破。二人杀王允,控制汉献帝,纵兵屠城 ——《后汉书》记载 “长安城中人相食,白骨盈路”,宫室被烧掠殆尽。后来李、郭二人反目,把长安拆成战场,献帝沦为军阀手中的 “傀儡玩偶”。
影响:东汉中央政权彻底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各地诸侯拥兵自重,“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戏码正式上演,中国进入三国乱世。长安经此一劫,从帝都沦为残破小城,直到数百年后才被隋朝重建。
04. 316 年:刘曜破长安 —— 西晋的亡国之痛
![]()
背景:西晋 “八王之乱” 持续 16 年,耗尽国力,北方匈奴、羯、鲜卑等族趁机崛起。匈奴人刘渊建 “汉赵” 政权,其子刘聪派刘曜进攻关中。此时长安城内粮荒严重,晋愍帝司马邺只能靠太仓仅存的数十斛麦煮粥续命。
破城过程:刘曜围长安数月,城内 “人相食,死者太半”,守军无一人叛逃。316 年 11 月,晋愍帝为避免更多人饿死,光着上身、口含玉璧,率群臣出城投降。刘曜将愍帝掳至平阳(今山西临汾),次年杀之,西晋灭亡。
影响:这是中原王朝首次被外族势力推翻,北方陷入 “五胡十六国” 的混战,百万汉人南渡,开启 “衣冠南渡” 时代。长安沦为汉赵的西都,从此失去 “正统王朝都城” 的身份,长达 200 余年。
05. 756 年:崔乾祐破长安 —— 盛唐的崩塌时刻
背景:安禄山以 “忧国之危” 为名,率 15 万叛军反唐,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起初轻视叛军,杀了主战的高仙芝、封常清,后派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地势险要,哥舒翰主张坚守,李隆基却听信杨国忠谗言,强令哥舒翰出战。
破城过程:756 年 6 月,哥舒翰被迫出关,在灵宝西原中了叛军将领崔乾祐的埋伏,唐军全军覆没,潼关失守。崔乾祐率军直扑长安,李隆基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数十人偷偷出逃,长安无兵防守,次日被叛军攻破。叛军在长安大肆劫掠,杀唐宗室百余人。
影响:盛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唐朝人口从天宝年间的 900 万户骤降至代宗时的 290 万户,均田制、府兵制彻底崩溃,节度使权力进一步膨胀,为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祸根。
06. 783 年:朱泚破长安 —— 德宗削藩的惨败
背景:唐德宗李适即位后,试图削除藩镇兵权,引发 “四叛”(李怀光、李纳、王武俊、朱滔)。德宗调泾原兵去平定叛乱,泾原兵路过长安时,因未得到赏赐哗变,德宗仓皇逃奔奉天(今陕西乾县)。
破城过程:哗变士兵拥立被废的太尉朱泚为主,朱泚在长安称帝,国号 “大秦”(后改 “汉”)。随后朱泚率军围攻奉天,差点活捉德宗,幸得李怀光来援才解围。但李怀光后来也叛唐,与朱泚合兵,长安彻底沦为叛军巢穴,直到 784 年李晟率军收复。
影响:唐朝削藩努力遭遇重创,德宗从此对藩镇采取 “姑息政策”,承认藩镇世袭特权,中央权威进一步衰落。长安经此战乱,宫室再次被烧,人口锐减,再也无法恢复盛唐时的繁华。
07. 880 年:黄巢破长安 —— 唐末农民起义的巅峰
![]()
背景:唐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苛重,加上蝗灾频发,百姓无以为生。黄巢率农民军从山东起义,转战南北,先后攻破洛阳,直逼长安。此时唐僖宗沉迷游乐,唐军战斗力低下,仅靠潼关守军抵抗。
破城过程:880 年 12 月,黄巢军架云梯攻城,潼关守军一触即溃。唐僖宗带着宦官田令孜等逃奔成都,长安守将不战而降。黄巢率军入城时,百姓夹道欢迎,黄巢还发布檄文:“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 但不久后,黄巢军因缺粮纵兵劫掠,长安陷入混乱。
影响:黄巢在长安建立 “大齐” 政权,虽然仅维持 2 年便被唐军和沙陀军击败,但这次起义彻底摧毁了唐朝的统治根基 —— 藩镇借平叛之名扩大势力,朱温、李克用等军阀崛起,唐朝名存实亡。长安经此劫后,宫殿被烧,城墙残破,从此再未成为全国性都城。
08. 896 年:李茂贞破长安 —— 藩镇争帝的闹剧
背景:唐末藩镇割据进入白热化,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本名宋文通)控制关中,试图挟制唐昭宗,与河南的朱温争夺 “挟天子” 的权力。昭宗想摆脱藩镇控制,召李克用入援,李茂贞得知后,率军直扑长安。
破城过程:896 年 8 月,李茂贞军攻破长安城门,昭宗仓皇逃奔华州(今陕西华县)。李茂贞纵兵焚烧长安宫殿,太极宫、大明宫等建筑几乎被烧尽,仅存的几座宫殿也沦为废墟。《旧唐书》记载:“长安自黄巢之乱后,宫室已毁,至是复为茂贞所焚,无孑遗矣。”
影响:长安彻底失去作为都城的硬件基础,昭宗后来虽被朱温迎回洛阳,但不久便被朱温杀害,唐朝灭亡进入倒计时。李茂贞的破城,标志着藩镇对皇权的彻底践踏,“天子” 沦为军阀手中的棋子,再无任何权威可言。
09. 1235 年:阔端破长安 —— 蒙古铁蹄下的沦陷
背景:1234 年蒙古灭金后,窝阔台汗发动 “三路伐宋”,西路军由皇子阔端率领,目标是攻占四川,而长安(当时称京兆府)是通往四川的战略要地。此时南宋在关中的兵力薄弱,仅靠少数守军抵抗。
破城过程:1235 年 10 月,阔端率蒙古大军围攻长安,守军顽强抵抗月余,但因粮尽援绝,城门最终被蒙古军攻破。蒙古军入城后,虽未大规模屠城,但将长安的工匠、百姓掳往蒙古草原,城市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影响:长安从此沦为蒙古统治下的区域城市,失去了军事、政治中心的地位。元朝建立后,设陕西行省,省会虽在长安,但城市规模已远不如汉唐。这次破城,标志着长安彻底退出 “中国核心都城” 的序列。
10. 1643 年:李自成破西安(长安)—— 明朝的末日序曲
![]()
背景: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自成在河南提出 “均田免粮” 口号,队伍迅速壮大。1643 年,李自成击败明军主力孙传庭部,乘胜西进,直逼西安(当时称西安府,为明朝西北重镇)。
破城过程:1643 年 10 月,李自成率军包围西安,明军守将王根子献城投降,李自成不费一兵一卒进入西安。李自成改西安为 “西京”,建立 “大顺” 政权,封功臣,定制度,西安成为大顺军北上灭明的基地。
影响:李自成以西安为依托,次年正月率军北伐,仅用两个月便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虽然大顺政权仅存一年,但这次破城是明朝灭亡的直接前奏,也让长安(西安)在时隔数百年后,短暂恢复了 “都城” 身份,成为农民政权的中心。#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