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清晨,纽约哈德逊河畔的出租屋里,收音机里忽然传出北京的礼炮声。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坐直身子,手抖得厉害,茶杯里的水洒了一桌。她盯着那台旧设备,仿佛坐在千里之外的开国典礼现场。对她而言,这礼炮像一份确认书——三十年理想,并非空谈。
![]()
1892年,她出生在密苏里一户佃农家。父亲矿井劳作,母亲洗衣度日。穷苦让她少年时就当过报童、当过佣人,甚至跑腿卖报纸。一番摸爬滚打,她靠姨妈的赞助勉强拿到大学文凭。底层生活塑造了她的天生叛逆。二十出头,她因为声援印度独立被捕;出狱后,干脆远走欧洲,做起《法兰克福日报》记者。
1928年11月,她第一次踏上上海外滩。那天细雨,黄浦江雾气蒙蒙,滩头却混杂着刀光与血腥。“四一二”后的白色恐怖没有停过,尸体隔三差五就被冲上岸。她意识到自己报道的,不仅是新闻,更是生死。也正是那一年,她遇见宋庆龄,进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她得以把血腥真实译成英语,送上欧美报纸的头版。罗曼·罗兰、萧伯纳、爱因斯坦相继签名声援,这些名字给了被围剿的中国革命一次呼吸机会。
1934年回到上海,她发现许多熟面孔已不知去向。一次信件把她引到西安:刘鼎以张学良副官的身份请她“看看陕北”。“西安事变”爆发后,国内舆论炸锅,她坐在临时广播台里,用嘶哑嗓子向世界解释“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真正含义。张学良直言:“你替我把话说给华盛顿听。”
![]()
1937年1月,延安方面发来邀请。破吉普车摇摇晃晃,八百里黄土高坡尽是风沙。到达第一晚,就见到了传说中的“赤匪头子”朱德。对方穿着打补丁的灰制服,先伸手把她的行李拎下车,憨笑一句:“路上辛苦。”那一刻她意识到,西方报纸描述的“恐怖之徒”并不存在。
接下来的几周,她坐在窑洞里听朱德讲从南昌起义、井冈山到长征的故事。她忽然起意:“我要写你的传记。”朱德摆手:“去多看看别人,再决定。”她跑遍陕北,看到了妇女纺线、儿童识字、战士种菜的场景,再回窑洞时,坚持原想法。朱德点头:“那就每周来三次。”
![]()
访谈极其朴素。她发问,他作答;有时一场交谈通宵。某次说到母亲,史沫特莱眼眶发红,朱德轻声道:“天下穷人是一家。”这种共鸣让她确定:这是写给世界的一面镜子,而不只是一本人物传记。
七七事变爆发,朱德即将率部东渡抗日。她也想随军,被以“前线太危险”为由拒绝。她倔强地顶一句:“我没选性别,是上帝选的。”最终,她坐着一把藤椅被抬上山西的战地服务团。随后几十篇战地通讯,把八路军抵抗日军的真实情况搬上美联社的电报线。日本军方一纸名单,把她列为“最应铲除的六名外国人之一”。
![]()
1940年,她积劳成疾,被迫赴重庆,再辗转香港、旧金山。美国情报机构盯上了她,给她贴上“红色间谍”标签。演讲被取消,稿费被拖欠,连护照都难以更新。可她仍四处演说,呼吁对华支援。有人当面劝她:“别再为那群和你毫无关系的人拼命。”她淡淡回一句:“他们和我有关系,我们同在一个被压迫的世界。”
1945年,她躲进乡间小屋,开始整理五十多万字的《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初稿。缺资料时,她直接写信到陕北。几个月后,包裹里寄来演讲稿、剪报、甚至一枚毛主席像章。这些物件后来被她珍视收藏,放在书桌最上层。
![]()
1949年,新中国成立消息传来,她写信给朱德:“我将支持新中国直到最后一分钟。”同年10月底,她拿到仅限欧洲三国的临时护照,自嘲一句:“至少离中国更近一点。”到伦敦后,她几乎参加了所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的活动,却感觉身体在透支。
1950年4月,她因胃穿孔住进牛津医院。手术前夕,她叮嘱好友玛格丽特:“骨灰火化后送到中国,交给朱德。稿费也归他,由他决定怎么用。”医院走廊昏黄灯光下,她的语速很平静,像在做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交代。
5月5日,手术进行。次日凌晨,呼吸停止,享年五十八岁。10月,骨灰箱随货轮抵达天津,后由专列送往北京;翌年5月6日安葬八宝山。墓碑正中八个字——“中国人民之友”,落款朱德。那批外国稿费后来被用来购买冶金、化学专业新书,两大木箱寄往清华、北大和科学院图书馆。
![]()
史沫特莱离世时,没有存款,也没留下住宅。她留下的是文字、录音、底片,和一份清晰的逻辑:贫苦大众的解放高于一切。对朱德而言,那些外国稿费不过是数字,但对于刚刚起步的新中国科研系统,却是一批难得的第一手资料。那一年,很多研究所首次看到最新的德文《钢铁冶炼新技术》,书脊内页赫然盖着“史沫特莱基金”印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