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1月6日红军城战况。
![]()
(红军城战场全局)
1,俄军东北侧攻势失败,乌军正在围歼“兔耳朵”被围俄军。
“兔耳朵”突出部曾是俄军企图包围红军城东北翼的关键支点,然而其战术技术存在致命缺陷:
首先补给线过长且易受攻击该突出部依赖两条主要公路和一条次要土路进行补给,乌军利用无人机群持续监控,发动精准炮击和导弹打击。截至11月5日,超过70%的补给车队在途中被摧毁,俄军前线单位弹药与食品短缺率达45%。
其次地形劣势被乌军利用突出部南端地势低洼,秋季降雨后泥泞不堪,俄军装甲单位机动性大幅下降。乌军则依托高地设置反坦克导弹阵地和无人机引导火力点,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
(三辆在低洼地被击毁的俄军坦克泡在水中。)
2,沙霍夫“阵眼”失效:俄军河东解围行动彻底破产
“兔耳朵”的崩溃直接导致沙霍夫地区的战略价值丧失。沙霍夫原本是俄军维持河东战线的“阵眼”,承担协调炮兵、补给中转和预备队投送功能。然而随着乌军持续挤压,沙霍夫已陷入三面受敌状态:
俄军在此损失3-4个建制旅,包括第98空降旅、第5坦克旅主力营级战斗群;
乌军特种部队多次渗透至沙霍夫后方,破坏指挥节点和弹药库;
俄军试图从波克罗夫斯克和米尔诺赫拉德调遣援军,但因道路泥泞和乌军空中打击,援军未能抵达前线即遭重创。
![]()
(ISW10月26日)
![]()
(ISW11月6日)
3,乌军劝降被围俄军。
乌军使用无人机携带高音喇叭循环播放劝降信息,内容包括:
投降安全路径指示;投降后待遇保证;俄军指挥官姓名与单位编制的精准喊话。此举导致俄军士气急剧崩溃,仅11月5日一天,便有超过200名俄军士兵沿乌军指示路线投降。
![]()
(两名俄军爬出掩体)
![]()
(向指定位置投降)
二,红军城本体的胜负手:格里希内与“右勾拳”战线
![]()
![]()
尽管俄军东北侧突出部已近崩解,红军城本体的争夺仍取决于两个关键地区:
1,格里希内(西北侧)该高地控制红军城主要公路与铁路枢纽,双方在此投入精锐部队反复争夺。乌军依托加固工事和无人机侦察优势,瓦解俄军多次营级冲锋。目前乌军仍控制格里希内70%区域,并利用其炮兵观察优势覆盖俄军后方集结地。
![]()
2,罗丁斯克-新经济一线(“右勾拳”战线)俄军原计划从此处发动“右勾拳”式突击,包抄波克罗夫斯克-米尔诺赫拉德双子城。
然而乌军在此布置雷区、反坦克壕和机动防御单位,使俄军进展缓慢。乌军第47机械化旅在此方向发动反冲击,成功夺取罗丁斯克东侧森林地带,威胁俄军侧翼。
三,乌军新战术体系:无人机+心理战+机动防御
乌军在红军城战役中展现的并非单一武器优势,而是一套新型作战体系:
1,无人机群协同作战超过300架无人机同时在前线运作,执行侦察、校正炮火、自杀攻击、物资投送和心理战任务。其密度和协同效率已远超俄军电子战能力反制范围。
2,心理战精准打击士气除传统劝降外,乌军还针对俄军部队特点定制信息战内容,例如播放士兵家乡音乐、披露指挥官腐败行为等,极大削弱俄军战斗意志。
3,机动防御与弹性战线乌军不再固守一线阵地,而是故意诱敌深入,利用泥泞季节和地形优势切割俄军单位,再以预备队发动局部反攻。此种战术使俄军屡次陷入“占领废墟却付出惨重代价”的困境。
![]()
(城里排查的乌军看起来并不紧张)
结论:红军城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乌第7空突军联合新闻处11月7日发布最新通报:俄军目前已减少了在波克罗夫斯克城区活动,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等待主力增援……敌人多次伪装成平民试图进入格里希内,被乌克兰守军成功歼灭。
米尔诺赫拉德局势依然紧张,敌人在东线进攻失败后正在调整攻击方向,未来3天波克罗夫斯克之战很可能会进入高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