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河南的生活和故事,点关注、不迷路!
原稿作者/配图摄影:杞县作协党腾飞
补充整理:豫见 老家河南
![]()
在我们的乡村记忆里,是不是对修鞋有着特别的印象呢?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家穿的最多的就是奶奶、外婆、妈妈一针一针纳的千层鞋底做的布鞋吧。
那个时候谁要能够拥有一双回力、双星、三球的运动鞋,会立马招来小伙伴羡慕的目光,穿上一双运动鞋,在校园里招摇一圈儿,别提多神气了。
![]()
然而,因为我们年纪小、脚丫子长得快,加上又是爱玩的年龄,所以一双球鞋的寿命一般只有半年,多则一年,被我们穿过的鞋子,几乎都是脚趾头顶烂鞋面,或者整个鞋底全掉了(那个时候的质量绝对杠杠的,但是搁不住熊孩子“脚底长了刀片”一样的破坏力)。
鞋子破了,扔又不舍得扔,只能去找修鞋的大爷修补一下(可谓是缝缝补补又几天)。
![]()
那个时候修鞋师傅特别吃香,每逢庚会的时候,修鞋师傅的地摊前,摆满了鞋子,烂成什么样式的都有。
当然还有各样的衣服,衣服多是修、换拉链的,比如也会有牛仔裤之类,更换纽扣。
![]()
修鞋师傅手艺精湛娴熟,别看鞋子烂成各种样子,经过修鞋师傅的一番修理,又能让鞋子焕发新的面貌。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几种常见的补鞋方法:
![]()
1. 鞋底开胶:用烧热的胶水涂抹边缘,再用小锤子反复敲打固定,晾干后能再穿半年。
![]()
2. 鞋跟磨损:钉上一块圆形或方形的橡胶鞋跟片,走路不再“吱呀”响,而且,还能防滑呢。
![]()
3. 鞋带孔断裂:用金属圈(俗称“鞋眼扣”)重新铆在鞋面上,比原来更耐用。
![]()
4. 缝补破洞:帆布球鞋或皮鞋鞋面破了,师傅会用同色系的线,靠手摇补鞋机细密地缝补,几乎看不出异样。
我自己有一双鞋,就是带孔断裂,用的就是第三种方法。
![]()
那个时候我最喜欢研究师傅的修鞋工具。
![]()
那就像个“百宝箱”,装着手摇补鞋机、不同型号的鞋钉、橡胶鞋底、彩色棉线和一把锋利的割刀。
![]()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修鞋这个职业离我们也越来越远。
现在生产力尤其发达,生产一双漂亮、耐穿的鞋子,是非常简单快速的一件事,鞋子生产力提高,鞋子价格也没那么贵了(说的是普通鞋子,名牌的……当我没说)。
![]()
(门可罗雀,师傅不得不拓展业务,卖粘蝇贴、粘鼠贴,有的还会卖儿童玩具)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大家口袋里都富裕了,买一双鞋子已不费吹之力。
鞋子旧了、脏了、破了,很少再有人去修鞋补鞋,一般都直接扔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得此机会正好购买一双新鞋,美哉美哉。
仔细想想,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去过修鞋摊位了。
现在,这样从业的老手艺人也越来越少了。
【关于作者】农家孩子,书写人生百态。【更多爆文】通过公众号首页合集查看。仅此一号,长按下图即可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