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世界第一例“换脸”手术,在人类医学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这项医学奇迹开创了面部移植先河。
本文为《大美界》原创
作者 | 杨杨杨
《变脸》电影,由“暴力美学大师”吴宇森执导,尼古拉斯·凯奇主演,风靡全球。这部1997年的电影讲述了一个警官和一个罪犯互换面容,想用罪犯的面容来破案。
![]()
电影里的变脸手术是虚构的科幻情节,而在8年后,换脸成为了真实的医学传奇。
2005年11月27日,法国亚眠大学附属医院(Amiens Hospital)的贝尔纳·德沃谢勒(Bernard Devauchelle)、让-米歇尔·杜贝尔纳德(Jean-Michel Dubernard)等医生为法国女子伊莎贝尔·迪努尔进行了开创性的手术——全世界第一例“换脸”手术(医学上称为“颜面部复合组织异体移植术”),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器官移植手术。
1
一个被宠物永久性毁容的女人
“伊莎贝尔的鼻子和嘴巴所在的地方,被狗啃出了一个大洞。从鼻骨到下巴的大部分皮肤和肌肉都毁掉了,只有下颚和牙齿还算完整。”一位参与给伊莎贝尔治疗的医生说。
2005年,38岁的女裁缝伊莎贝尔居住在法国瓦朗谢讷市,她是一个单身妈妈,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露西17岁,小女儿14岁。
当年5月,法国女子伊莎贝尔·迪努尔(Isabelle Dinoire)被她的宠物狗咬掉鼻子、嘴唇和下巴,造成面部严重毁容。
英国《太阳报》报道,伊莎贝尔的大女儿露西介绍,当天,她和妹妹与外婆一起出门散步,只有伊莎贝尔一人在家。由于服用了过量的镇静药物,伊莎贝尔在沙发上陷入沉睡,看上去就像昏迷过去一般。她养的一只拉布拉多猎狗发现主人“长睡不起”,便跳到主人身边,试图将她唤醒。
然而,不管猎狗怎么狂吠,伊莎贝尔仍是没有任何反应。于是,这只狗就用尖锐的牙齿不断地刮主人的脸颊,尽管鼻子、嘴唇和双颊被划得鲜血淋漓,伊莎贝尔却没有痛醒。于是,猎狗继续用这种方式来唤醒主人,一段时间之后,她鼻子、嘴巴及下巴等地方被狗牙刮擦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
当露西和妹妹回到家后,发现母亲在地上昏迷不醒,脸上鲜血淋漓,害怕之余连忙打电话报警并通知医生。
在为伊莎贝尔治伤期间,医生们禁止她照镜子,怕她看到自己面目全非的脸后会精神崩溃。而伊莎贝尔自己也不敢面对镜中的自己,更不希望别人看到她的样子。所以,在伤势初愈后的4个多月里,她总是用绷带将面孔包起来,或者带上面具后,才敢走出家门。
在接受“换脸”手术之前,伊莎贝尔形容自己的脸就像一个怪物。
2
与陌生人的脸共处10年
2005年11月27日,法国亚眠大学附属医院(Amiens Hospital)的贝尔纳·德沃谢勒(Bernard Devauchelle)、让-米歇尔·杜贝尔纳德(Jean-Michel Dubernard)等医生为法国女子伊莎贝尔·迪努尔进行了全世界第一例“换脸”手术。
手术时长用了15小时,医生从一名脑死亡者面部取出移植所需组织、肌肉和动静脉血管,为伊莎贝尔·迪努尔换了新的鼻子、嘴和下巴,手术成功,面部外观得到显著改善,恢复了部分基本功能,比如进食、说话。
她在术后24小时苏醒,写下了“谢谢”。她从此拥有了另一副面容。
手术过后,她说决定过好这一生,学会进食、说话,甚至学会接吻。
法国外科医生皮埃尔介绍说:“伊莎贝尔的脸部捐献者是一名脑死亡患者。医生从捐献者面部取出移植所需组织、肌肉和动静脉血管,为伊莎贝尔实施了移植手术。不过,手术带有一定危险性,患者还必须按时服用免疫抑制剂来保证身体适应新器官。同时,药物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法国亚眠大学附属医院表示,患者必须终身使用免疫抑制剂来降低身体免疫系统功能,以避免出现排异反应。
确实,手术,伊莎贝尔遭遇过与免疫抑制治疗和排异反应相关的多种并发症,她曾在术后第一年出现过两次较严重的排异反应。
基洛夫军事医学院外伤和矫形教研室副教授玛利亚说:“换脸手术必须在捐赠人死亡数小时之内迅速进行,但最大的难点在于,两张脸的血管和神经必须对应接通。受赠者的新脸要能保持正常人的脸部形态,具有“吃饭、呼吸和视物功能”才算成功。”
在换脸手术后的第二年,2006年伊莎贝尔首次公开露面,并当众展示了喝水的动作,证明其吞咽能力已经恢复。
伊莎贝尔公开接受了一个半小时的采访。
![]()
随后,她以100万美元的报酬签约出书,讲述“换脸”故事。在书中,伊莎贝尔表示,她经常受到“我的,还是她的”这类问题的困扰。
2016年4月22日,距其接受“换脸”手术超过10年,全球首位接受换脸手术的患者49岁的法国女子伊莎贝尔·迪努尔因长期患病去世。
3
“换脸”手术开启面部移植先河
伊莎贝尔的“换脸”移植手术成功后,在人类医学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这项医学奇迹开创了面部移植先河。
美国、西班牙等地都开展了脸部移植手术,全球共实施了40多例此类手术。而因“换脸”手术极为复杂,至今世界上也只有少数人接受过这项手术。
所谓“换脸”是选择一个在血型等方面能够与患者匹配的捐献者,然后将捐献者的整个面部器官包括皮肤、肌肉软骨等全部移植到患者身上。
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换脸后要终身使用免疫抑制剂来降低身体免疫系统功能,以避免出现排异反应。同时免疫抑制剂本身存在严重的副作用。
“换脸”这项面部移植手术与常规的外科修复手术相比来看,面部移植手术帮助患者恢复面部机能和重塑外表的效果都更胜一筹。患者通过一次移植手术就能逐渐恢复发声、吞咽、咀嚼等多方面机能。
如今,“换脸”手术逐步走向成熟,尽管如此,医学机构还是强调,面部移植技术目前还不能被视作常规治疗手段。
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伦理学研究主任翟晓梅指出,换脸的主要争议在于受益与风险的选择。被狗咬了以后,她可以生存,但有一些困难,比如没有鼻孔,呼吸会有问题;没有嘴巴,吃饭会有些问题;会有外貌的问题,有功能的问题。这跟器官衰竭不太一样。器官衰竭不换的话,人就死了。换以后尽管有免疫抑制可能带来的一些副作用,但毕竟受益大于风险。但换脸情况又不太一样,如果不换脸,可能还能生存,生活质量不是那么高。所以医学对这个问题有一些关注,受益和风险的评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卫生服务提供者需要客观地告诉患者,潜在的风险是什么,可能的好处是什么,不确定的东西是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过于乐观地夸大益处。其实不管求美者做任何医美项目,医美从业者都应始终坚守这一点。
无论如何,世界首例成功的人体面部移植手术,开启了面部移植这一医学新领域的先河,并为后续的相关手术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换脸术系列下一篇:中国第一例换脸手术,敬请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