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中秋假期,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在北大红楼馆区开展4期“觉醒年代”研学行——青少年专题研学活动。100余组家庭在百年建筑中重温红色历史,了解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程。
4期研学活动分别以“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青年毛泽东在京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为主题。
“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为主题的研学中,亲子家庭坐在大教室里。屏幕上,一段简短的视频带领他们了解李大钊的事迹。讲解员刘桂珍说:“1920年,李大钊在这间教室为学生讲授《唯物史观》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催生了中国共产党。在接下来的展厅中,我们将一起了解李大钊、陈独秀是如何推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酝酿和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
![]()
站在油画《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前,刘桂珍介绍,五四运动后,为了帮助陈独秀避免遭到迫害,李大钊亲自护送他离开北京。“正值年底,李大钊找了几本账簿,装扮成账房先生;陈独秀找了一顶毡帽、一件棉背心,装扮成老板。两人雇用了一辆骡车,假装收账的样子,离京南下。”她说,“诸多的记述都表明,李大钊在送陈独秀的路上,两人商谈了组建共产党的事,也就有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
穿梭在展厅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脉络清晰呈现,学生们边听边记,接受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
“走进北大红楼,我仿佛重回百年前的觉醒年代。在李大钊等先驱曾工作过的地方,我深刻感受到思想启蒙与爱国激情的澎湃力量。他们在这里酝酿建党伟业,点燃革命火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学生王一涵说。
“他们那么年轻,却有着坚定的眼神。真理的探索就从这样朴素的房间开始,伟大的事业起步于这样热血的青年。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也要接过精神火炬,为祖国贡献青春力量。”
假期期间,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迎来参观热潮。初步统计,北大红楼馆区和蒙藏学校旧址馆区日均接待量超3000人次,青少年观众占比超50%。
![]()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