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拍摄于四川雅安石棉县高速服务区的视频,突然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
视频中,一个看起来三四岁的孩子全身赤裸,皮肤黝黑,头发蓬乱,像小狗一样趴在台阶上吃东西,身旁还有大人抱着另一个孩子。拍摄者称这是“野人孩子”,说其“吃饭、爬行、跑步都像狗”。
一时间,猜测四起:是虐待?是弃养?还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但真相,往往比表象复杂得多。
真相核实:父母陪伴,无违法行为
记者向当地公安核实后得知,这个孩子其实一直有监护人陪伴。当时他们一家人只是路过该辖区,在服务区休息时,因为孩子不寻常的外表和行为,被热心群众报警。
“我们未出警,因为相邻公安机关之前已处理过类似报警。”一位民警表示,“经核实,父母一直陪在孩子身边,没有违法犯罪情况。至于他们的生活习惯,只要不违法,公安机关也无法干涉。”
换句话说,这并非虐童或遗弃,而是一个家庭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
家庭背景:从云南到北京,一家四口的“旅居生活”
进一步了解后,这个家庭的故事逐渐清晰:
- 父亲户籍在云南大理南涧县一个村落,母亲是北京人;
- 一家四口,有两个孩子,分别是3岁和1岁;
- 他们曾在南涧县生活过一段时间,近期开车离开,一路北上,过着旅居生活。
南涧县妇联和相关部门也确认:家庭不存在经济困难,也没有虐待孩子的情况。
那为什么孩子会是这样一副“野人”模样?
“自然教养”与现实的冲突
当地政府部门透露,他们曾多次联合妇联、警方上门劝说,但孩子的监护人坚持认为这是“自然教养”方式——平时就让孩子接近大自然,可能因为天气热,也不强求孩子穿衣。
“除此之外,未发现存在打孩子、虐待孩子的情况。”工作人员补充道。
显然,这对父母选择了一条与主流育儿观截然不同的路:不刻意让孩子穿衣、不打算送幼儿园,带着两个孩子到处旅居,在自然中成长。
网友热议:是自由,还是不负责任?
事件曝光后,网友们的观点激烈碰撞:
一方认为:“只要父母尽到监护责任,不虐待不违法,选择什么样的养育方式是他们的自由。”“孩子健康快乐就好,没必要用统一标准衡量每个家庭。”
另一方则担忧:“不穿衣、不上学,孩子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怎么办?”“这样的‘自然’是否过度了?孩子的基本权益和尊严是否得到保障?”
也有不少人反思:“我们是不是对‘正常’的定义太狭隘了?是不是习惯用自己熟悉的框架去评判别人的生活?”
写在最后:在包容与责任之间,寻找平衡
这件事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关注,恰恰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内心对“如何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深层思考。
每个家庭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养育方式,但这份自由也伴随着责任:既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也要为他们未来的社会融入做好准备;既要突破常规,也要确保孩子身心健康、教育不被忽视。
也许,我们不必急于评判这个家庭的选择是对是错,但可以借此机会反思:在追求“自然”与“自由”的同时,如何真正站在孩子的长远发展角度,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世界的丰富,正是由多元的生活方式构成的。 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尝试用更开放的心态,去理解那些与我们不同的选择。毕竟,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成长为独立、健康、有幸福感的人,而这条路径,本就可以千姿百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