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桃花源里无人问津的“鬼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花源意境,在湖南常德化作1600亩仿古建筑群。这个耗资50亿元、规划2500余栋别墅的“现实版世外桃源”,如今却只剩“杂草丛生的街道”和“腰斩也卖不出去的四合院”。
从2018年商家集体致信市长求助,到2025年游客评价“几乎没有游客”,这座古镇的凋零不仅是一笔巨额投资的沉没,更折射出文旅地产发展的深层病灶。
![]()
01、项目始末:披着文旅外衣的地产扩张
桃花源古镇的诞生始于对《桃花源记》文化IP的开发野心。2010年后,国内掀起仿古小镇建设热潮,常德市政府将其视为文旅产业“金字招牌”,计划打造集购物、住宿、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体。
公开资料显示,项目定位“文旅配套工程”,但实际规划中,别墅与四合院占比超六成,商业街仅为配套。这种“重地产、轻文旅”的布局,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
![]()
项目开发商湖南同元公司堪称“仿古小镇专业户”,但其运营逻辑始终未脱离地产思维。
据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文旅局工作人员透露,该公司将古镇作为卖房载体,开街时四合院售价达2万元/㎡,试图通过房产销售回收资金。
这种模式导致后续运营乏力:2018年公司虽投入4000万元营销费、举办3000多场活动,但未能形成持续客流;2025年负责人金义红坦言,与37家企业谈合作均因“缺乏流量”遭拒,融资彻底停滞。
![]()
02、多方角力:政府监管的摇摆与反思
“地方与开发商签订模糊协议,未考虑项目与消费环境匹配度”,这是地方文旅干部对类似项目的总结。
桃花源古镇的审批过程中,政府未能遏制其地产属性膨胀——土地出让时明确的“文旅产业定位”,最终让位于别墅开发。
2018年商家投诉“招商承诺未兑现”时,政府才发现部分规划从未落地,暴露了监管缺位。
![]()
面对危机,政府从2018年起陆续出台措施:启动书院路建设解决交通限行问题,推动“大桃花源”营销统筹,要求同元公司延长商家免租期、聘请专业运营团队。
2024年市委宣传部调研时进一步提出,要“以项目联动景区、打通旅行社引客通道”,甚至计划引入《宋城千古情》主创打造演艺节目。
但这些举措未能扭转颓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仍承认,古镇“文化资源活化不足、业态创新滞后”。
![]()
03、损失谁担:一场多方共输的残局
同元公司无疑是最大输家,50亿元投资中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如今房产滞销导致资金链断裂。
商家更沦为牺牲品:2018年联名信中,他们控诉“交租困难”,即便享受3折管理费优惠仍难以为继;2025年网友所见“外围商铺全空”,印证了多数商家已黯然离场。
对常德而言,损失远超资金:1600亩土地长期闲置,周边乡村旅游因“空城效应”受拖累,更让“桃花源”这一千年文化IP蒙尘。
有游客直言:“这里没有当地人的感觉,就是个新修的空壳子”,这种口碑导致核心景区也受连带影响。
![]()
04、舆论沸腾:从惋惜到对文旅乱象的拷问
网友评价呈现两极分化,但负面声音更刺耳:有人吐槽“修旧如新,连古镇的魂都没有”,有人痛斥“免费都没人去,纯粹浪费资源”。
即便少数好评也集中于“适合拍照”,无人提及文化体验——这恰印证了武汉大学钟晟教授的论断:“忽视文化挖掘,必然丧失吸引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李雪指出,此类项目陷入“重资产依赖—卖房回款—运营乏力”的死循环。
网友更尖锐追问:“50亿为何不投给真实的文化保护?”“政府审批时为何不问一句‘需要这么多别墅吗’?”
这种质疑直指行业通病:据统计,国内超半数仿古小镇因“千镇一面”陷入亏损。
![]()
![]()
![]()
05、破局之路:从“造城”到“塑魂”的转向
目前可行的路径是“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由政府牵头成立资产处置专班,引入文旅基金接手烂尾部分,同时追究同元公司违约责任,追回违规变更规划的收益。
益阳江南古城的教训已证明,单纯依赖开发商自救只会错失时机。
常德市政府在2025年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质生产力”路径值得期待:挖掘《桃花源记》精神内核打造IP,发展研学与农事体验,用“景区带村”模式联动乡村旅游。
更关键的是摒弃“地产补贴文旅”的惯性思维,正如网友所言:“真正的世外桃源,从来不是盖出来的别墅群”。
![]()
06、妙手物语:空城警钟为谁而鸣?
桃花源古镇的50亿沉没成本,是文旅地产异化的典型标本。开发商的逐利短视、政府的监管缺位,共同制造了这场“文化悲剧”。
当2500栋别墅沦为“空城地标”,我们更需警惕:若不能坚守“文化为魂、业态为骨”的底线,再多“世外桃源”只会沦为资源浪费的注脚。
唯有让文化回归本位、让规划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下一座“鬼城”的诞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