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土金秋,田野像掀开盖子的酿缸,熟稔的气息随风飘散。这个季节来忻州,首先迎接的是从田埂溢出的麦熟香。清香的气息扑面而来,鼻翼翕动,品味良久,恍然大悟是莜麦香。
忻州自然环境独特,兼具丘陵与高原禀赋,同有农耕和牧场风情。强日照,长霜期,短雨季,昼夜温差大。一年之中四季分明,一日之内寒热交替。严酷的环境对人的成长是磨炼,对植物的生长是考验。再恶劣的环境也有生命的花朵“凌寒独自开”,莜麦就在忻州大地犹自飘香。
莜麦的成长期只有三个月左右,成熟的麦穗如“铃铛壳”,一串串金枝倒挂,在秋风中沙沙作响,最先奏响秋的序章。炙阳烘焙、炭火翻炒、沸水汽蒸,莜麦历经三次高温的淬浴才能成为桌上餐。莜麦粉黏性差,难以塑形,多为蒸食。由“春种一粒籽”到“桌上盘中餐”,是一辈辈一代代人手中的接力传递。在忻州,一位家庭妇女能精妙地掌握莜面饭的全套做法,三乡五里都是出了名的。莜面鱼鱼、莜面窝窝、莜面饺饺……巧手的媳妇能在蒸笼里“绣”出精美图案。和剪窗花、纳鞋垫、捏花馍一样,是生长于农村的工艺之花。
“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十里的豆面饿断腰。”莜面是主食类食材,它不像白面筋道,没有米粉糯甜,小孩子一般吃不惯,需要母亲们在一年四季的一日三餐中细致调剂,慢慢在孩子的胃里植下故乡专属的味道。
当离家已久的孩子归来,翘首期盼的母亲早已备好各种佳肴。餐桌上每顿都堆得满满当当,母亲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填进孩子的肚子。大鱼大肉吃了几天,当孩子收拾行囊要远足的时候,忙碌的母亲必须做顿家乡饭,这顿压轴饭通常有莜面栲栳栳。忻州莜面做法多样,叫法各异,写起来也没个规范用法,有的音近,有的神似,有的形似,有的意向,不能说谁对谁错。
从黑釉缸里挖半碗新磨的莜面倒入瓷盆,再舀半瓢井水,水和面精妙结合,在巧妇手中即将蝶变。筷子搅拌成棉絮状,饧面过程中,清水入锅,小火慢煮。单拳搋面,面揉成团,擀面成片。面片擀平整,卷起卷匀卷实,切成等长,码入蒸笼。此时,锅水刚好沸腾,灶里火苗呼呼,笼上热气腾腾,莜面香渐醇渐浓氤氲满屋。
蒸饭的过程中,需置一道关键的佐菜——现调腌菜。黄瓜水萝卜擦丝儿,盐、味精、酱油、香油调味。芝麻、葱花、香而不辣的红辣椒,勺头里的胡麻油烧到冒烟,速倾速浇——“刺啦”一声,一股香气蹿升满屋,莜面就有了灵魂!
吃莜面须用海碗,浇一匙自酿老陈醋,酸酸爽爽,舌尖上的乡愁就被唤醒了!实在是难以言喻的奇妙。这几年,莜麦的种植在北方各地有所推广,在边塞和长城相依相伴,既成为乡土风情的景观,又赋予莜麦硬朗的脾性。莜面一般不作为事宴菜品,但是,是充饥的“硬饭”。莜麦隐忍的脾性,与默默无闻的忻州父老乡亲何其相似!
如今社会上一些“富贵病”趋上升态势,原因之一是食品太精、太细。科学研究表明,莜面含有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还含有一种特殊物质——亚油酸,对于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功效明显。眼下不少外地人托人从忻州捎莜面,调剂饮食结构,达到养生效果。家乡莜麦香,质朴而珍贵。(文图:米广弘)
来源:忻州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