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人员正在培育马铃薯脱毒苗。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翁剑 摄
日前,记者走进左云县三屯乡三台子村发现,磨坊中莜麦堆成小山,标准化养殖场里牛羊成群,马铃薯种植大棚内绿意盎然,呈现出“粮满仓、畜肥壮、薯苗旺”的兴旺图景。近年来,左云县三屯乡以小杂粮、生态养殖、优质薯种为着力点,把产业发展的“金钥匙”交到村民手中,让乡村振兴既有“颜值”更有“产值”。
“以前研磨莜麦需要到十几里外的镇上,如今在村里就能免费研磨,真是太省事了。”在三台子村的便民磨坊中,村民张铁军捧着刚磨好的莜麦面粉笑着说道。据了解,这座投资40万元建成的磨坊,配备了磨粉机、粉碎机、扒皮机,解决了全乡1.6万亩小杂粮的加工难题,让普通杂粮身价倍增。经深加工的脱皮小米,每公斤售价8至10元,比普通小米价格提高近一倍。
依托“村老大”“宁鲁”等本地品牌,三屯乡的小杂粮从田间地头走进周边市场,成为村民的致富粮,便民磨坊研磨出的细腻面粉,如今成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希望。
在三台子村标准化养殖场,80头西蒙塔尔牛甩着尾巴悠闲吃草,1600只羊在圈舍里踱步。这座投资超300万元的养殖场实行人畜分离的养殖模式,不仅使村民庭院变干净,更通过标准化养殖提升了牛羊肉品质。
如今,三屯乡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0.35万头和1.9万只。村民不仅可以就近在养殖场务工,还能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参与养殖分红。生态养殖让养牛羊从“贴钱活”变成了“摇钱树”,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山西蓬勃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培室,记者看到,一株株马铃薯脱毒苗在培养皿中茁壮成长;室外的钢管温室大棚里,晋薯16号“原原种”种薯排列整齐,绿油油的藤蔓透着生机;大棚外,振动筛选机正将收获的马铃薯分类装筐,准备运往贮藏窖。
据介绍,该公司年产1500万株马铃薯脱毒苗、2000万粒原原种、175万公斤脱毒原种,打通从研发到供应全链条;推广10多个马铃薯新品种,覆盖30余万亩土地,使农户累计增收15亿元。
如今的三屯乡,小杂粮、生态养殖、优质薯种三大产业齐头并进,让土地产出更高、村民腰包更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翁剑 通讯员 曹苗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