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人才为要。近年来,榆阳区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创新推行“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模式,构建“321+N”培育体系,着力提升“头雁”产业发展与联农带农能力。
截至目前,榆阳区已培育325名“头雁”,实现全区317个行政村“一村一雁”全覆盖。大河塔镇鱼河湾村党支部书记曹宏忠便是其中一员,他在做强自身产业的同时,带领群众在家门口稳步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走进大河塔镇鱼河湾村,连片高粱地铺展成金色画卷,丰收的欢歌在田间地头回荡。眼下,高粱已全面进入成熟期,饱满的穗子压弯了茎秆,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好似诉说着一年的丰硕积淀。“头雁”曹宏忠正和村民们俯身田间,仔细查看高粱成熟度,交流种植技巧,共话丰收期盼,脸上难掩心中的喜悦。
![]()
“在曹书记的带动下,今年春天,我整合了村上300亩的撂荒地种植高粱。从种植开始,曹书记就进行指导,目前高粱已经进入成熟期,再过十多天就能收割了,预计每亩地能产1000斤左右。”大河塔镇鱼河湾村村民曹国雄说。
![]()
“鱼河湾村是一个世代以种养殖和酿酒为主的传统村落,民风淳朴、环境优美。2015年,我担任村干部以后,发现村里的撂荒地比较多,村民的经济效益也不太好,我就先整合土地,种了一部分高粱,通过‘头雁’学习,我掌握了一些先进技术,向村民推广。目前,全村共种植高粱3000多亩,而且还实现了‘高粱酿酒、酒糟喂牛、牛粪还田’的经济循环模式。”曹宏忠说。
![]()
在鱼河湾村合作社的养殖场区,宽敞明亮的牛舍与羊圈整齐排列。一头头健壮的肉牛在牛舍里悠闲地嚼着草料,时不时发出低沉的“哞哞”声;一群群毛色洁白的羊在羊圈里活蹦乱跳,“咩咩”声此起彼伏,勾勒出一派兴旺景象。作为“头雁”,曹宏忠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通过带动农户参与、精准对接市场、强化产销联动,构建起稳定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让产业振兴的红利真正惠及村民,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双向共赢。
![]()
“我们村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60户村民集中养殖60多头牛、300多只羊,合作社有40多头牛、200多只羊,全部进行统一饲养、管理、售卖,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减少饲养成本,方便经营管理,而且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曹宏忠说。
曹宏忠的创业致富路,正是榆阳区“头雁”领航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在他的带动下,鱼河湾村养殖业持续发展壮大,合作社通过集中采购种子、饲料等生产资料,大幅降低农户种养成本;同时整合销售渠道,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让农户的农产品卖得出、卖好价。目前,合作社已带动300余户农户抱团发展,户均年增收超1万元,真正实现了“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目标,也吸引着更多农户主动加入,凝聚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大合力。
“作为一名‘头雁’,更是一名村干部,我一定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群众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通过发展种养殖、特色农业和农文旅融合,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同时,积极探索联农带农新模式,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起到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目的,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曹宏忠说。
原标题:榆阳“头雁” | 曹宏忠:心怀“乡土”担使命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来源:榆阳宣传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