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个关于“豆沙的豆是土豆的豆”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引起了很多讨论,在视频中,制作者将土豆蒸熟捣泥,再加入糖和少量红小豆、食用色素和香精,搅拌均匀后,竟然和纯豆沙相差无几。
网友惊讶地评论:“难怪自己在家复刻不了外面卖的豆沙馅儿,原来豆沙是把土豆杀了……”
![]()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为啥用土豆做豆沙?
土豆是茄科茄属植物马铃薯的俗称,它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区,被人类驯化和食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 万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蔬菜之一。16 世纪下半叶,土豆传入欧洲,以其高营养、高产量、易于种植的优势,开启了它的全球传播之旅。
今天的土豆,正在逐步实现从蔬菜到粮食的“跨界”,种植量已经和小麦、水稻、玉米比肩,位列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这与它的块茎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特性有关。
![]()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土豆块茎约含 15%-20%左右的淀粉,其中支链淀粉的含量远高于直链淀粉,通常占淀粉总含量的 63.4%-88.6%,一些品种土豆的支链淀粉含量甚至将近 100%。
土豆淀粉具有颗粒大、糊化温度较低、吸水膨胀性强的特性,与红小豆淀粉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混合在一起后很难区分,还有助于提升豆沙的细腻顺滑口感,实现以假乱真的“出沙”效果。
那其它富含淀粉的薯芋类为什么不用?
因为和自身具有明显甜味的红薯相比,土豆几乎没有味道,和红豆搭配不会“抢镜”,加入红豆味的香精和糖之后,就更不容易被发现了。
芋头、山药的黏液中含有草酸碱,外皮中含有皂角素,加工的难度比土豆要大得多。
最重要的是,土豆在各地种植广泛,价格低廉,作为添加物成本是最低的。如果吃了这种“土豆沙”,只要添加的土豆没有出现变质、发芽等情况,并不会造成健康风险。
土豆:好吃是一种天赋
土豆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约占 1.5%,相比其它植物所含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吸收,还富含谷类作物通常缺乏的赖氨酸。土豆含有钾、钙、磷等矿物质,特别是钾含量比较高,达到 484 毫克/100 克,有降低血压、提升心肌功能的作用。
土豆所含的维生素种类也较为丰富,蒸土豆中的维生素 C 的含量可达 30 毫克/100 克,烤土豆的维生素 C 含量为 15 毫克/100 克。土豆富含淀粉的特性,让它所含的维生素 C 更为稳定,这是由于淀粉中的谷胱甘肽有助于保护维生素 C 免受氧化。土豆中所含的维生素 B6 还有助于改善忧郁症状,如果心情不好,或许可以试试吃土豆让自己开心起来。
![]()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对有减重需求的人来说,土豆无疑也是一种友好的食物。它几乎不含脂肪,却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道蠕动,增强饱腹感。熟土豆放凉后,一部分淀粉会转化为抗性淀粉,它无法像普通淀粉那样在小肠中被消化,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稳定,产生的热量也更低。
但说到土豆食品,最受欢迎的当属炸薯条和类似的炸薯饼、炸土豆片,很少有人能抵御它们的诱惑。原本平淡无味的土豆。油炸后却变得分外香酥,奥秘仍然在于它的高淀粉含量。在高温的油锅里,淀粉中的糖分子发生焦糖化反应,不仅让薯条出现诱人的橙黄色泽,还会释放出香味。
![]()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热油也能快速将薯条内部的水分锁住,让它的内里口感柔软粉糯。但是,油炸土豆虽好吃,却不能忽视它的高热量、高油脂含量。而且,高温也会让维生素大量分解,并让淀粉生成有致癌风险的丙烯酰胺。这让土豆失去了原本的营养优势,只剩下让人变胖一条路径了。
土豆的健康吃法
(但很多人不爱)
土豆固然好,要吃得健康却有讲究。科学的食用方法推荐每天吃 100 克采取蒸、煮、带皮烤做法的土豆,最好用冷却的熟土豆替代一部分白米饭、白面馒头的摄入。如果把土豆炖得入口即化或是捣成绵密的土豆泥,会大大增加土豆的升糖指数(GI 值),有控制血糖需求的人不适合这么吃。
![]()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把切好的土豆丝、土豆片泡在水里,可以洗掉一部分淀粉,让口感爽脆,不要泡太久,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哦。
土豆:伟大的食物
总的来看,土豆真的是一种完美的食物,土豆丝好吃、土豆块好吃、土豆泥好吃、土豆片好吃;煎着吃、炸着吃、烤着吃、炒着吃都好吃;薯条好吃、薯饼好吃、焗土豆好吃;撒盐好吃、加孜然好吃、蘸辣椒也好吃。甚至做豆沙也好吃!
当然赞美土豆的同时,我们也要记得合理搭配饮食,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所有的食材本身都是好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吃法和食用量。
参考文献
[1]邬婷,林秀贤,陈野,等. 微量双波长法测定马铃薯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 46 (11).
[2]Tong, C., Ma, Z., Chen, H., & Gao, H. (202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potato starch structure, function, bio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Food Frontiers, 4, 980–1000.
[3]杜双奎;于修烛;问小强;王青林;张国权.红小豆淀粉理化性质研究[J].食品科学,2007(12).
[4]王万兴,王秀丽. 你不知道的蔬菜冷知识——土豆不“土”[J]. 中国食品安全, 2025, (06): 79-80.
[5]张淑梅,李丽霞,王燕. 土豆的营养价值及在饮食中的科学摄入[J]. 科学生活, 2025, (07).
策划制作
作者丨瑶华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丨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
策划丨符思佳
责编丨符思佳
审校丨徐来 张林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