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旅游市场可谓是呈现出一番别样景象。不少人不再对景区周边价格高得离谱的酒店趋之若鹜,而是另辟蹊径,选择在景区附近搭起帐篷,享受别样住宿体验,这无疑是对酒店高溢价的一种无声抗议。更有一些游客想得透彻,不再执着于到景区打卡留念,而是悠然自得地欣赏沿途免费风景,尽情享受惬意时光。毕竟,城市的美,并非仅局限于付费景区之内,只要用心寻找,处处皆有风景。
帐篷游的兴起,让酒店在旺季遭遇入住率惨淡的困境。网上不少酒店行业的从业博主纷纷叫苦不迭。然而,受到冲击的可不只是酒店市场,国庆中秋档的电影票房同样不及同期水平。网上还流传着一则难以考证的消息,称 “国庆大唐不夜城 7400 万人消费 7400 万元,人均 1 元”,尽管无法证实其真实性,但许多人选择相信并传播,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大家在感知上的一种认同。
格隆汇10月9日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年国庆假期人均每日消费113.9元,同比下滑13%,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95.9%。从各类报道、大众感知到官方数据,都清晰地显示出消费者对消费主义的 “祛魅” 愈发明显。如今,体面、风光和精致的出游方式不再被众人推崇,取而代之的是以低消费和悦己为主的穷游。低收入消费者选择穷游尚可理解,然而,中产阶层也纷纷加入穷游大军,这对市场的冲击可不容小觑。
大学生和中产都在搭帐篷
今年国庆期间,武汉的帐篷游格外火爆,原因是城中举办了大型音乐节活动。不少年轻人索性在街上甚至马路上搭起帐篷过夜。想必经历过学生时代的朋友对这种场景并不陌生,大学生为追音乐节搭帐篷过夜,既受文化因素影响,也与他们自身的消费能力相关。尤其是马路上过夜的帐篷区域,明显能看出是主办方特意规划布置的。
![]()
但国庆期间的帐篷大军可不只出现在武汉。不少服务区和停车场,到了晚上也会出现过夜的帐篷。有些新能源车主更是配备了价值不菲的车尾帐篷,只为满足在车内过夜的需求。相较于音乐节外搭帐篷过夜的学生群体,中产阶层消费观念的转变才是关键所在。他们虽有着不菲的收入水平,如今却开始 “节衣缩食”,这正是对未来收入信心不足而导致的消费降级表现。开着几十万的新能源车,住着几千元的车尾帐篷,还带着锅碗瓢盆自己做饭。他们不再追寻遥远的诗和远方,而是选择在城市的喧嚣中露营。
![]()
网上还流传着今年国庆丽江某携程五钻亲子度假酒店的预订情况图片,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出,国庆期间该酒店入住率远不如平日,就连 10 月 29 日这样非假期时段都几乎满房,假期酒店生意的惨淡可见一斑。
![]()
假期多一天,电影票房却少2.7亿
![]()
![]()
从灯塔专业版的数据能直观发现,今年国庆假期天数增多一天,但电影票房仍未达到去年同期水平。场次虽有所增加,但出票量和票价都显著下降,大家似乎连为电影买单都变得越发谨慎。出行选择穷游,宅家就选择躺平减少消费,这与几年前大家热衷的节假日 “逛吃” 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平日打工人的工作内卷严重,假日成了打工人为数不多的休息时光。对他们来说,真正意义上的 “躺平” 休息远比出去 “耍” 更能有效恢复精力。
反向旅游,逃离大城市
途牛的《2025国庆中秋出游消费盘点》报告中显示,增长显著的目的地Top10普遍为低县级城市。近几年的节假日出现也确实有明显的区县游趋势。
![]()
高德扫街榜发布《2025国庆中秋长假出行消费报告》中也显示年轻人有明显的“奔县”趋势。
![]()
这些平日里存在感相对较低的县城普遍消费水平和人口密度都较低。对于高线城市游客来这里旅游会有一种“花小钱办大事”的感觉。“反向旅游”可以很好地避开拥挤的人群和更高的节假日餐饮和住宿成本,让旅游和省钱得到了很好的平衡。
在这个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的市场环境中,产品和服务中的不合理溢价终究会被市场抛弃。那些仍然习惯于利用小长假提高价格的商家,正逐渐因消费习惯的变化而被摒弃。消费 “祛魅” 的时代已然来临,合理的价格与优质的服务,或许才是商家长期经营的立足根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