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
“双节”里的“科技课”
田间地头“传经忙”
——市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在行动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当城市沉浸在休闲喜悦中时,我市的田野上却热闹非凡。10月5日、7日,市农林牧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围绕“庆丰收、强技能、促增收”主题,分别走进山阳区、中站区的果园菜地,记录下一堂堂田间“科技课”如何让农户的丰收梦照进现实。
10月5日,中站区农业农村局三楼培训室里,30多位种植户、合作社成员齐聚一堂,“秦老师,您快瞅瞅,俺家妮娜皇后葡萄个头不小,就是上色像‘花脸猫’,客商来了直摇头!”中站区龙翔街道洼村特色果蔬采摘基地的负责人毋小东举着手机拍摄的葡萄照片挤到前排,脸上的皱纹里藏着焦急。特派员秦萌看过照片后,认真分析原因:“这个品种娇贵,上色比较困难,管理上得‘步步为营’——先管好土壤,让根系‘住得舒服’;砧木选‘搭档型’,就像给葡萄找个‘营养快递员’;坐果后控水控肥,‘饿一饿’逼养分往果上跑,果穗要套双层专用袋;成熟期铺反光膜,‘上下反光’促均匀;顶端多留几枝副梢‘帮忙干活’……”毋小东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红笔把反光膜铺设时间圈了三个圈,旁边歪歪扭扭写着10月6日前铺完。从果树修剪到病虫害防治,从葡萄嫁接技巧到“3G水果”保鲜方法,特派员讲得实在,农户听得入迷。课间休息时,种植户、合作社成员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的批注写满了“致富密码”。
从课堂到地头,科技服务的脚步在假期不停歇。10月7日午后,中站区龙翔街道周窑村的果园里,一场“地头问诊会”刚开场,村里负责果园的靳祥忠就拽着树枝往专家面前拉:“老师,您看这棵杏树,光长叶不结果,隔壁那棵却结得压弯枝,真急人!”特派员王晓霞蹲下身,从包里掏出嫁接刀:“这是实生苗,最快的法子是‘高接换头’——从结果树上剪健壮枝条当接穗,嫁接到这棵树上,枝接、芽接都行。现在嫁接,明年抽枝,后年就能挂果!”她边说边演示:“接穗要选芽眼饱满的,切口对齐后用薄膜缠紧,就像给伤口‘穿件保暖衣’。”“葡萄秋施肥啥时候最合适?”一旁的赵大哥追着问。“现在正是时候!”王晓霞指着手机里的中、短期天气预报,“9月下旬到10月是根系生长高峰,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20℃就动手,最晚落叶前一个月,施足有机肥,来年葡萄甜得粘嘴唇!”
服务活动结束后,特派员服务团的成员们帮农户建微信服务群。“以后有问题拍照片发群里,咱‘云会诊’!”特派员王晓霞的话音刚落,群里就弹出农户的消息:“老师,有机肥我买好了,明儿就开始施肥!”看着农户们揣着记满笔记的本子往家赶,市农林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说道:“‘双节’假期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会构建‘即时响应+长效沟通’的闭环服务机制,让技术服务‘不断线’。”
暮色中的果园里,新嫁接的枝条在秋风中轻摇,像在诉说着来年丰收的期许。这个“双节”,田野间的“科技课”,让农户对“钱袋子”越来越鼓有了盼头。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段美如 报道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总值班:马秀清 统 筹:王 鹏 梁易凝
责 编:王建新 审 核:丰舒潍
编 辑:苗佼菲 校 对:黄小霞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