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陷入持久战的背景下,战场背后的“账单”也越来越重。2025年11月16日,美国《军事观察》曝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消息:俄罗斯可能会用苏-57战斗机“偿还”朝鲜的军事援助。
![]()
更有意思的是,这笔军火交易背后,还牵出了苏-57的四个潜在买家:朝鲜、印度、越南和伊朗。这四个国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有一个共同点,都卡在了地缘政治的缝隙中,买不到自己想要的战机,只能另辟蹊径。
全球的军贸格局会因此洗牌吗?
![]()
朝俄“物资换战机”
俄乌冲突打到现在,弹药消耗已经不是“吨”来算,而是“火车皮”来计算。俄军在前线使用的炮弹中,有将近一半来自朝鲜。这些炮弹,大多是152毫米的常规弹种,虽然老旧,但在乌克兰战场上依然是“刚需”。
不仅是弹药,朝鲜还向俄罗斯提供了燃油、粮食甚至工兵部队。2025年上半年,朝俄之间的铁路运输量同比增长了近4倍,这可是实打实的支援行动。
朝鲜为什么愿意这么做?很简单,它也想从这场交易中捞点好处。在联合国制裁高压下,朝鲜的外汇储备和技术来源都极度紧张。而俄罗斯正好能填补这两个缺口。从高精尖的军工技术,到苏-57这样的战略装备,都是朝鲜梦寐以求的“硬通货”。
![]()
苏-57作为俄罗斯自研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虽然没能像F-35那样热销全球,但对于朝鲜来说,它的意义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象征。拥有苏-57,就等于在半岛军力对比上,找到了一张能对标F-35的“王牌”。
而对俄罗斯而言,这样的交易也算“变废为宝”。一架苏-57虽然造价不菲,但比起实际支付现金或黄金,拿飞机换炮弹,可以说是用“库存换弹药”,一举两得。更重要的是,这能让美国在东亚的注意力被分散,不再只盯着乌克兰战场。
其实,这种“武器换盟友”的模式,早在冷战时期的苏联就玩得炉火纯青。如今俄罗斯财政承压,又被西方围堵,用军火做筹码重新拉拢“朋友圈”,也算是老路新走。
![]()
2023年,朝鲜派出代表团参观了俄罗斯的飞机制造厂。2024年,又有朝鲜飞行员前往俄方受训。这些细节拼凑起来,几乎已经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轮廓:苏-57很可能并不是对外军售,而是对外“结账”的方式。
苏-57的四大买家
除了朝鲜之外,美媒盘点出的另三位潜在买家,分别是印度、越南和伊朗。从表面看,这三国各有各的烦恼,但有一点相同:都不是F-35的候选客户,也都买不到中国的歼-10CE。
先看印度。作为南亚最大的军购国,印度一直在为“对巴空优”和“对华威慑”两头发愁。歼-20和歼-35的出现,让印度对五代机的渴望更加强烈。
但中印边境局势让他们不可能选择中国货,而美国则因技术转让问题迟迟不放行F-35。这时候,苏-57看起来就像是“唯一能进门”的选择。
![]()
再看越南。南海局势紧张,越南空军急需升级对抗能力。他们担心一旦过度依赖中国装备,反而会在冲突中受制于人。而苏-57不仅技术上能抗住歼-35的压力,在历史上也有越南使用俄制装备的传统,兼容性和政治认同感都不成问题。
伊朗的情形则更直接。自联合国武器禁令解除后,伊朗就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战机升级方案。但无论是F-35还是歼-10CE,都因为地缘政治的压力难以入手。而苏-57虽然贵,但在伊朗看来,价格不是问题,能买到才是关键。
![]()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伊朗空军有将近80%的装备为俄制。这意味着苏-57在伊朗的落地难度比任何西方战机都要低。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在制裁下愿意“以物换物”,大大降低了交易门槛。
歼-10CE的单价约为5000万美元,而苏-57则接近1亿美元。这不是说苏-57性价比高,而是它能进入的市场,都是被政治封锁“逼”出来的。
苏-57外销的挑战
虽然看起来买家不少,但苏-57的出口之路并不平坦。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对手太强了。
![]()
F-35的全球交付量已经突破千架,几乎成了北约国家的“标配”。而中国的歼-35,也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成熟度,在中东和亚太地区逐渐站稳脚跟。相比之下,苏-57的市场渗透率仍非常有限。
更尴尬的是,苏-57也不是谁都敢买。阿联酋原本对它很感兴趣,但在2024年突然叫停采购,原因据说是美国方面“表达了不满”。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埃及,当年准备买苏-35,最后还是被美国“劝退”了。
再说俄罗斯自身的短板。《生意人报》就指出,苏-57目前年产量仍停留在个位数,这种速度远远无法满足外销需求。更别说在乌克兰战场上,俄军自己也需要补充空中力量,拿多少出来卖,恐怕还得打个问号。
![]()
技术上,西方一直质疑苏-57的隐身能力和航电水平。相比之下,中国的歼-35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新一代航电系统,虽未完全对外开放,但已经在多个国家引起关注。如果中国放开出口限制,苏-57当前所占据的“政治真空市场”也可能被迅速填补。
更现实的是,俄罗斯的军贸还面临“客户难伺候”的问题。以印度为例,常年讨价还价,技术转让一再推迟,搞到最后俄罗斯也没赚到钱。如果苏-57外销过于依赖这些“高谈阔论型”客户,反而可能被拖入谈判泥潭,失去主动。
![]()
这就是俄罗斯目前面临的两难:苏-57要卖出去,才能让“军援换战机”的逻辑成立;但卖得太多、太快,又容易暴露短板,甚至削弱自身空军力量。
从这场“苏-57出口风波”背后,我们能看到的,不只是几架飞机的命运,而是全球军火市场的一次深层变动。
过去十年,俄罗斯在全球军贸的份额从25%降到15%。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失去了影响力,相反,在中东、南亚甚至东亚这些“争议地带”,俄制装备仍然有其独特的生存空间。
这正是“非美元化军火交易”的优势所在:它不靠银行,不看信用评级,只看谁有炮弹、谁有敌人。在这种逻辑下,政治选边胜过技术参数,战略需求压倒性价比。
![]()
也正因如此,朝鲜一旦拿到苏-57,半岛的军备竞赛可能会再度升温。日韩必然会加速F-35部署,美国也可能进一步加大在东亚的军事存在。
而中国的歼-35,则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局势的“破局者”。如果放开出口限制,尤其是对伊朗、越南等国,它将直接与苏-57竞争,甚至可能重构整个东亚和中东的空中武器格局。
![]()
“武器贸易的意识形态化,正让技术竞争让位于阵营对抗。”在这个趋势下,飞机不再只是飞行器,而是政治立场的象征。
而苏-57到底是“债务清单”上的一笔勾兑,还是俄罗斯重拾全球军贸话语权的钥匙,还得看接下来,这场“弹药换战机”的交易能走多远。
参考信息:苏-57一直饱受争议,其真相究竟如何?2022-09-09 18:42·光明网 俄罗斯最先进、最神秘战机曝光!苏-57有何不凡?2018-11-15 08:34·央视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