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泰州市民江女士向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她去年在泰州比亚迪4S店购买了一辆比亚迪宋汽车时,店方曾明确承诺可享受总计1.3万元的补贴,但其中9000元的江苏省汽车置换更新补贴(以下简称“省补”)至今未发放。“最近我才发现‘省补’已经过期无法申领,但4S店从未告知过我需要个人申请,难道这笔钱就这样没了吗?”
据江女士介绍,去年10月,她在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凤凰街道的比亚迪汽车海洋网乾元新景4S店,购买了一辆价值13万元的比亚迪宋汽车。购车时,销售人员口头告知其可享受9000元“省补”及4000元厂家置换补贴(以下简称“厂补”),但合同中仅书面注明了4000元“厂补”。经多次沟通,4S店于今年7月将“厂补”转账给江女士,并同时告知她,“省补”需客户自行申领,而该笔补贴已于去年底结束申请,无法跨年度领取。“我平时不关注政策,以为把材料交给4S店就没事了,从来没人告诉我还要自己申请,4S店难道没有提醒义务吗?”
对于“省补”未能成功申领的原因,4S店方面向记者给出了另一番解释。该店一位知情工作人员称,购车时销售已明确告知江女士“省补”和“厂补”的不同。“厂补”因由汽车厂家审批出资,因此写进购车合同并由工作人员代办,已于今年7月兑现;而“省补”非厂方或店方出资,故未写入合同,且需客户自行申报,店方不承担代领责任。该工作人员还表示,江女士因不接受解释,曾将车辆开进展厅要求退车或全额补偿“省补”,最终店方不得不报警协调。
那么,这笔“过期”的“省补”究竟该由谁来负责呢?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商务局一位姓陈的工作人员表示,“省补”属于政策性补贴,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应依据相关政策自行申报,商家有义务明确告知消费者补贴申请流程及条件,而据该商家反馈,其不仅在销售时作过口头提示,也通过微信车友群、朋友圈等多渠道进行过提醒。该工作人员还透露,商务部门已组织过三四次调解,但双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对此,江苏漫修(泰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静仪认为,责任认定的关键在于购车合同中是否具有明确约定。若合同中明确包含“若补贴未成功申领,由4S店承担‘省补’差额”等保障性条款,则4S店须按约履行补偿义务,否则可能构成违约。反之,若合同未作此类约定,则难以认定4S店负有法律意义上的保障义务。此外,如因消费者自身原因(如申请材料不全、不符合政策资格等)导致补贴申领失败,4S店一般无需承担相应责任。
图文来源:泰州日报
综合编辑:泰州百晓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