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成都军区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人事变动,原司令员秦基伟转到北京担任政委,原政委刘兴元则留在成都调为司令员。就这样,秦基伟和刘兴元都成了开国将帅里少数当过司令员又当过政委的人。
其实这次看似是平调,对刘兴元来说却属于降级,原本他身兼四川省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等多项要职,当地的党政军一把手。这成军区司令员后,就只管军区工作了,实权小了许多。
这倒不是刘兴元犯了什么错,相反,“卸担子”还是他主动提的,从1974年开始提了几次。他很有急流勇退的意识,不仅自己要往下降,还在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后让副师级的妻子离休,希望能避开一些风浪。
然而,后来事情的发展由不得个人意志,1978年刘兴元将军被免职审查,6年后才给出结论,以大军区副职离休。这是怎么回事呢?
![]()
说起来,刘兴元将军的知名度虽然不算高,但人生也非常传奇,有过很多波折的经历。
1908年出生于山东莒南的他早年家庭条件还是不错,念过私塾、小学,有一定文化基础。只是17岁时突逢大变,为了活下去,他就跟同乡一起跑到青岛谋生,换过不少工作,吃了很多苦。
原本他在一个杂货铺里安定了下来,想着努力做个账房先生。没料到1927年张宗昌纵兵在青岛大肆掳掠,杂货铺宣告破产。
失去饭碗的刘兴元心中悲愤,不久后听说冯玉祥在泰安招兵,他便赶去报名。因为念过书,他被冯玉祥的学兵团给收下了,后转移到河南陕县训练。
一场兵乱,毁掉了一个账房先生,让一位新中国的开国将军走上从军之路,这是刘兴元的第一个转折。
![]()
1929年10月,刘兴元所在的学兵团已经训练近一年,部队里到处在传消息,说将要被派上前线。还有人说会安排到陕甘一带去,水经常喝不上、冬天会冻死人。
那个年代或许消息闭塞,各种流言又传得有鼻子有眼,队伍中就有很大的恐慌情绪。一个夜里,压抑已久的气氛被引爆,学兵团炸营了。
到处枪声大作,四周都是人影在跑,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刘兴元一个尚未结业的学兵此刻能做的就是尽量保全自己,于是,他趁乱跑了出去,沿陇海铁路向东而去,打算想回山东老家。
但是,才行至洛阳西郊,他就被蒋介石麾下的47师给拦住了。一山东籍营长看他有军事技能,又有文化,便强行将他留在营里当了文书。
本想回家过安生日子,却被老乡给“截道”,继续从军,这是刘兴元的第二个转折。
![]()
1930年底,47师奉命南下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次年5月,刘兴元在战斗中被俘。本来他以为自己在劫难逃,没想到红军的俘虏政策特别好,不打不骂还给吃给喝。
这种感觉刘兴元从未体验过,后来在红军的思想教育中,他更受触动。于是就果断留下,成为了革命的一份子。这是刘兴元的第三次转折,因为选对了路,此后的战争生涯就都很顺利来。
因为有文化,他在组织内就负责政工战线,红军医院政治部巡视员、总务处处长、八路军滨海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2师政委等职。
在东北,刘兴元多次立功,1946年的新站、拉法战斗,他收到国民党进犯的消息,立马去与1师梁兴初、梁必业等人联系,又主动将指挥权让梁兴初,瞬间打退敌人。
他的举措赢得东总司令员赞赏:刘兴元虽是政工干部,军事上却极有远见。
![]()
接下来的三下江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南下追击等等重大战事,刘兴元都表现不俗。
四野解放中南地区后,他留在了中南军区。在军区内,他有一位老战友兼亲家——黄上将。刘兴元的女儿嫁给了黄上将的儿子,两家的来往很频繁。
中南军区改为广州军区后,黄上将出任司令员,刘兴元先是担任副政委,后又出任第二政委、第一政委。
1962年罗荣桓元帅到广州视察,打趣刘兴元是“刘铁嘴”,并且还对黄上将说:少有人能和刘兴元搭档还受得了他的风格,你是长进了啊。这句话其实也能看出刘、黄的关系不一般。
不过后来黄上将调到中央,路越走越偏。刘兴元依然留在广东,大运动时期他身兼广东省革委会主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坚决制止那些冲击行为,尽可能维护一省之稳定,此时他和亲家已经完全不同。
![]()
1969年,中央为防备苏联,“疏散”了一批老干部到地方,当时也有不少人落脚广州。
这些老干部其实处境都比较微妙,刘兴元却没有落井下石,他称老干部们都是“主席和总理送来的客人”,态度非常恭敬。朱老总为他的做法感动,将自己亲手做的竹杖赠送。
1971年8月,毛主席南巡至长沙,将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第一政委刘兴元叫到身边谈话,其间主席说了一句:你们跟黄关系那么好,将来他出事了,你们怎么办?丁盛、刘兴元都是聪明人,开始与黄上将等人保持距离。
一个月后,大事发生,刘兴元非常惊讶,连忙主动给中央写检讨。毛主席看后很满意,批示“心平气和”四个字,他顺利过关。
1972年,张国华中将在成都病逝,四川一时群龙无首,缺少一个主心骨。毛主席深思熟虑,最终决定调刘兴元前去负责,还专门写了一封信,让刘兴元不忘初心好好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
![]()
之后刘兴元就接任四川省革委会主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军区第一政委。他曾在两个省都党政军一肩挑,这个待遇也是少有。
在任期间,他延续了以往的思想,多次深入基层一线,与工人、农民面对面交谈,切实解决生活问题。同时也尽全力去缓解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客观来讲,有不错的成绩。
1974年,刘兴元自感压力太大,向中央请求卸任,让更年期的同志来代替自己。但毛主席没有批准,同年的一次会议,主席还拉着他的手说:你是个好人呐。
次年组织对军中进行大调整,刘兴元再度提出申请,这次上级批准了,让他改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地方工作的事基本不用他再负责。
刘兴元松了一口气,随后做了一件让很多人想不到的事——建议妻子提前离休。
![]()
刘兴元的妻子名叫徐杰,曾经组织想要将其提拔为二级部的副部长,被刘兴元婉拒了。
1975年徐杰是副师级干部,本来还有一定的工作年限,但刘兴元觉得要是妻子继续留在军队,很可能会受自己的影响。要是让妻子转业地方也不合适,毕竟自己曾是地方一把手。
为了将自己的影响降到最小,他建议妻子说:“你提前离休吧”。徐杰也是个明白人,很干脆提交了离休报告。
1977年,刘兴元不再负责大军区,调入北京担任解放军军政大学政委。1978年11月,由于种种原因,他被免去职务接受调查。
1984年8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最终作出审查结论和处理意见,严肃指出:刘兴元曾犯过错误。不过审查结论也公允指出:发生那些错误,有当时历史条件等原因。所以刘兴元最终按大军区副职待遇退休。
![]()
从广州军区开始,刘兴元就已是大军区正职,20来年后却只有副职待遇,也是令人唏嘘。
他到底是因为什么被审查又犯了什么错,一直没有资料解密,包括在成都军区做过搭档的陈先瑞也只是在回忆录里说“上级告诉我,他犯过错误”,但具体是什么,陈先瑞也没讲。
1990年,刘兴元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后来《人民日报》刊登的刘兴元将军生平介绍,给予刘兴元将军高度评价,对所犯错误,以“敢于修正错误,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一笔带过,也算是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结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