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新能源下乡潜力大,但面临技术、配网和消纳等困境】在城乡要素流动加速、全面推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分布式新能源既能支撑农业现代化,又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近年来,其应用场景拓宽,光伏、风电度电成本大降,新建陆上风电和光伏项目全球加权平均平准化度电成本分别为0.034美元/千瓦时、0.043美元/千瓦时,较2020年降13%和22%。 有前瞻性的企业加紧布局细分领域,光伏向高效产品迭代,注重应用场景融合;风机厂商推出适用机型保障发电效率。“十四五”以来,农村分布式新能源以分布式光伏为代表爆发式增长,2023年户用分布式光伏安装户数超500万户,带动超5000亿元投资,截至2024年底规模超1.5亿千瓦,农民借此增收。 不过,农村新能源和可开发量相比潜力仍大,2025年农村分布式光伏技术开发潜力约10亿千瓦,分散式风电约2.5亿千瓦。但分布式新能源下乡面临困境。技术上需多元化,以适应不同农村场景,像东南地区地形、气候复杂,大型风机不适用于农村,小型微风机效率低。且开发成片新能源项目可操作性低,需加强政策引导。 配网方面,分布式新能源接入使配网形态和功率流向改变,农村电网薄弱,承载能力不足,存在安全隐患,虽投资加大但仍滞后。发展目标上,新能源装机虽增加,但收益单一,未有效支持农村产业升级,难以就地消纳。 为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助力乡村振兴,可鼓励企业发展易“下乡”的技术。一是“立标准”,政府评估农村需求,发布市场前景和装机预期,激发市场活力。二是“树标杆”,政府挑选适合技术,借鉴典型园区和“新能源+”模式经验。三是“促后进”,推动典型企业跨区建设,加强技术变革宣传。 补齐农村配网短板,规划技术层面,加强农网与新能源等衔接,采用新技术提升承载和互济能力,加快智能数字化应用。模式机制层面,创新微电网等模式,优化调控和调度策略。推进新能源与农业、产业结合,拓展农业电能替代,促进农村生活用能转变,以新能源赋能产业,统筹规划建设,实现集成发展和良性互动。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
本文来自和讯财经,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和讯财经”APP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