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从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 “止跌回稳” 到北上深等一线城市联动调整限购政策,从土地财政转型加速到人口结构变化引发的需求重构,多重变量交织推动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这场变革不仅是短期调整,更是行业逻辑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的根本性转变,政策工具箱的精准运用与市场自身的修复机制共同塑造着房地产的新均衡格局。
![]()
人口结构变化正在重塑市场需求基本面。全国出生率持续走低,从 2018 年的 10.86‰降至 2023 年的 6.39‰,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直接推动住房需求从 “增量扩张” 转向 “存量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尤为显著,刚性需求增长放缓,改善型需求成为市场主力,购房者对住宅品质、功能配套和居住体验的要求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人口流动的区域分化加剧,核心都市圈凭借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吸引人口流入,支撑住房需求韧性,而缺乏产业支撑的区域则面临需求萎缩压力,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不同区域市场呈现分化态势。
土地财政转型深刻改变着供给端逻辑。经历 2021 年土地出让收入 8.7 万亿元的峰值后,2024 年这一数字已降至 4.87 万亿元,降幅达 44%,倒逼地方财政加速转型。2025 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预计与上年持平,显示土地市场逐步企稳,但 “严控增量、优化存量” 已成为政策主线。地方政府通过盘活存量用地、调整用地性质、发行土储专项债等方式,推动土地供应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效益导向。“人房地钱” 要素联动新机制的建立,使土地供应更精准地匹配住房需求,“以人定房、以房定地” 的原则正在重塑土地市场的底层逻辑。
市场分化在政策调控中呈现新特征。2025 年 9 月,深圳实施 “分区施策” 限购调整,罗湖区等区域取消购房套数限制,盐田区等完全取消限购;此前北京、上海已相继出台五环外、外环外不限购政策。这种精准调控反映出市场分化的三个维度:区域上,核心城市需求韧性较强,部分区域面临库存压力;企业层面,财务稳健的房企加速修复,高杠杆企业风险出清加快;产品端,高品质改善型住房受青睐,同质化产品竞争加剧。政策调整后,核心区域优质房源价格稳定,外围区域以价换量,自住需求占比超 80%,投资属性持续淡化。
政策 “组合拳” 推动市场向新均衡收敛。中央提出 “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 一揽子措施,取消限购限售等行政限制,降低首付比例和税费负担,新增城中村改造和信贷支持。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从去年 9 月的 - 17.1% 收窄至今年 7 月的 - 4%,待售面积连续 6 个月下降。更具标志性的是市场指标向合理区间回归,部分一二线城市租金回报率回升至 2%-3%,接近购房贷款利率水平,房价收入比与国际同类城市基本拉平,这些变化为市场企稳提供了基础。
房企风险出清与转型提速并行。在保交楼政策保障下,住房交付风险总体可控,同时房企债务重组取得突破。多家出险企业通过债转股、资产处置等方式完成境内外债务重组,司法重整进程加快,新增出险企业数量明显收敛。行业正在告别 “高杠杆、高周转” 模式,转向内涵式发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 “两个转向” 明确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这一定位为房企转型指明方向,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 “好房子” 建设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
土地财政转型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为弥补土地收入下滑,中央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2025 年预计超过 10 万亿元;地方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增加国资上缴收益、扩大专项债规模等方式缓解压力,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达 4.4 万亿元。更深层次的改革正在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地方税收管理权限扩大等财税体制改革,以及数据财政、数字资产税研究的探索,正在重塑地方财政结构,降低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
当前市场调整本质上是一场结构性变革。“十年安全期” 并非回归高速增长,而是为行业转型提供政策稳定期。政策基调坚持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市场自我修复创造环境;行业竞争焦点从拿地扩张转向成本控制、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这种转变要求市场主体重新定位发展战略,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效益导向,从依赖土地红利转向挖掘管理红利。
房地产市场正迈向新的均衡发展阶段。人口结构变化、土地财政转型、政策精准调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推动市场从 “增量时代” 全面进入 “存量时代”。住房的居住属性不断强化,投资属性持续弱化,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逐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政策工具的灵活运用与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将共同维护市场稳定,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使住房真正成为承载人民美好生活的容器,而非投机炒作的工具。这既是市场成熟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