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正在一场无声的巨变中寻找新的平衡,有人看到危机,有人看到机遇
“我2021年花348万买的房子,现在挂牌价只有121万了。”郑州的刘女士苦笑着看着中介发来的房价评估报告,“我不指望它涨回去,只希望别再跌了。”
这样的故事在今天的房地产市场已不罕见。经过近四年的调整,许多城市房价从高点下跌了30%到50%,部分低能级城市甚至暴跌60%以上。
![]()
但市场总是周期循环的。随着2026年的临近,一些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三个关键迹象或许能为我们提供答案。
01 市场探底:调整已近尾声,内生复苏力量正在积聚
经过深度调整,房地产市场正在积蓄止跌回稳的力量。
从国际比较来看,10个样本国家的典型房地产调整期在2年到18年不等,其中多数为5-6年,调整幅度在9%-55%区间内,平均为30%。
对比这一数据,我国的周期调整已比较充分,为市场复苏提供了基础。
从市场内生因素来看,二手房浮盈面的明显下降,确实也在减弱挂牌增长的压力。居民置业成本的明显下降,则为日后市场复苏提供了基础。
![]()
中信证券的研究进一步支持了这一判断,他们预计2026年房地产企业可能进入资产负债表修复的关键一年,部分企业可能见到盈利长周期底部。
市场复苏并非一蹴而就。中金公司指出,房地产行业迈向“止跌回稳”的过程可概括为“交易量-房价-房地产投资”的“三步走”,目前还处在第一步,即交易量“跌幅缓和”的磨底阶段。
02 品质革命:从“有房住”到“住好房”,需求结构根本性转变
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正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居民户均住房间数3.18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76平米,人均住房间数1.07间。住房短缺时代已经结束,品质提升成为新的需求动力。
从住房房龄看,中国居民住房房龄集中在1990-2014年。按户数比例看,2000-2009年、2010-2014年、1990-1999年分别占比为30.34%、21.46%、20.55%。
![]()
房龄老龄化后,也会带来持续的置换和更新需求。
政策层面也在积极引导这一转变。2025年3月3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新版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新规范为强制执行规范,在层高、隔声、通讯、供暖、电梯、配套等多方面加强了住宅建设要求。
这一政策将推动新建住宅品质持续提升,同时也意味着符合新标准的“好房子”与老旧住宅的价值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03 城市分化:核心区域率先企稳,不同能级城市差距拉大
房地产市场不再齐涨齐跌,不同能级城市的表现将截然不同。
中信证券明确指出,选择好的区域是部分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的重要原因,其重要性甚至超过拿地强度。
由于开发活动区域性分化比较大,选择土地盈利前景好的城市拿地,尤其是杭州、上海和成都三城拿地,是企业修复报表的关键。
这种分化在国际市场也有体现。根据Savills的预测,英国不同地区未来五年的房价增长也将呈现明显差异,两个增长最快的地区预计增长近29%,而增长最慢的地区则预计低于14%。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由于产业基础好、人口持续流入,预计将率先企稳回升。
![]()
而部分三四线城市因库存高企、人口外流,房价可能继续承压。这种分化趋势在未来可能进一步加剧。
04 三个迹象:揭示2026年房价走向的关键信号
通过对市场趋势的分析,2026年房价走向已显现出三个关键迹象。
迹象一:政策态度明朗,供需结构调整加速
中金公司指出,为加速市场从“跌幅缓和”走向“止跌回稳”,各类供需结构调整政策正在推进。
虽然政策在落地层面的瓶颈仍待突破,但政策态度已经比较明朗,为市场提供了托底力量。
迹象二:居民置业成本下降,为复苏埋下伏笔
居民置业成本的明显下降,为日后市场复苏提供了基础。
随着房价调整和利率下行,购房门槛已显著降低,这将逐步释放被压制的刚性需求。
迹象三:市场预期逐步稳定,下跌惯性有望扭转
中信证券预计,2026年商品房销售金额和面积同比降幅将较2025年有所收窄,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同比下降8.2%和20.1%,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8%。
![]()
这些降幅的收窄表明市场正逐步接近底部区间。
05 购房决策:不同类型购房者的差异化策略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不同类型的购房者需要采取差异化策略。
对于刚需购房者,2026年可能是难得的入手机会。市场整体处于底部区域,购房者议价空间较大。
但切记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负债。要确保即使利率上升或收入下降,也能按时还款。
对于改善型购房者,应重点关注核心区域的优质房产。
这些房产抗跌性更强,长期保值功能更好。可考虑“卖旧换新”,先将非核心资产处置,再置换更具保值能力的优质资产。
对于投资型购房者,需要清醒认识到房地产的投资逻辑已变。
![]()
普通住宅的投资价值大幅降低,需要更专业的眼光和更长的持有周期。可关注“好区域、好业态、好运营”的三好企业。
房地产市场就像一场大雨后的净化,投机的泡沫逐渐消退,真实的居住需求浮现。
对于2026年的房地产市场,最关键的是回归住房的居住本质,根据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做出决策,而不再盲目追逐投资属性。
在这个市场转变期,“地点”与“产品机能” 将成为决定房产价值的关键因素。满足真实居住需求的房子,永远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