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主要是学古人的“笔法”、结字等技巧,而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临摹他们的作品。我们经常说到一个词——临帖,这里的“帖”指的就是被誉为“法帖之祖”“丛帖圭臬”的《淳化阁帖》。自宋代以来,凡学书法者都离不开它,像赵孟頫、王铎、董其昌等更是“日日临帖”。
《淳化阁帖》编修于北宋太宗淳化年间,由王羲之后代王著总负责,他将宫内所藏的103位书家、420余件作品分门别类,编成10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第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第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第九、十卷为王献之书。
阁帖完成后秘藏皇宫大内,仅有皇室贵胄和心腹大臣才有资格欣赏,据赵孟頫记载:“摹刻秘阁。赐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淳化阁帖》的珍贵之处有三点:其一是皇家工程,选帖、刻工、拓工精益求精;其二内容包罗万象,涵盖楷行草篆隶各种字体,全卷超过50米,总计2万多字。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淳化阁帖》囊括了自上古至唐末数千年的笔法精髓,尤其是将“二王”200余件作品汇集,如果没有它,“魏晋笔法”可能就失传了。所以学界会把此作称为“学书人的必备”。
《淳化阁帖》在宋仁宗年间遭遇大火,南宋高宗朝进行修复,复原后的版本被安放在绍兴国子监,这便是“国子监本”。它与原版最为接近、内容最还原,工艺也最精到。其他版本如宋拓泉州本,磨损严重;明代肃府本,与原作差异大;潘刻本依南宋劣质底本刻制,乾隆内府本内容顺序错乱,上海博物馆藏残破严重。
“国子监本”是目前所知存世仅有的一套宋拓完整十本无缺损,上海博物馆藏的是北宋拓祖本,但可惜只存四册,至于其他版本都是明代或以后的!这套宋拓国子监本的淳化阁帖来之不易,因为十册中的九册现藏在大洋彼岸的弗利尔美术馆,只一本也就是其中的第九册藏在上博!
经过双方的历经10年的艰难磋商,才实现这套《淳化阁帖国子监版》的合壁出版!经过多方努力,我们用两年的时间,推出一款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微喷复制版,价格远低于市面同类,将首版8000降到468。经折精装,内页用的是接近宣纸不反光的特种纸,一套十本,摆上案头,日日学习,古人笔法尽收笔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