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清朝没有书法大师,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楷、行、草、篆、隶在清代迎来了繁荣期,碑学、帖学复兴,这一时期的书家将晋、唐、宋、元、明历代笔法融合,称得上是书法史上的最后一个“盛世”了。
启功认为,清代帖学以“清四家”水平最高,而“清四家”之首则是乾隆的儿子——成亲王永瑆。他认为:“成王爵高,学问又足以济之。试读《诒晋斋集》,可知非率尔操觚者,谓其为爵所掩,亦无不可也。”
成亲王初学赵孟頫、米芾,进而研习颜真卿、李邕等人,最终直入魏晋,宗法二王,论临池之勤、取法之广、钻研之精,他不输给唐宋名家。乾隆以来,士林学子、王公贵族均以成亲王的字为范本,启功就说“我们以成亲王的字为启蒙,并为最高宗旨”。
学习成亲王的字,既能学到正宗的古人笔法,又能杜绝俗气,对于提升书法水平、培养书法审美大有裨益。他曾奉敕书写过一部《百家姓》,以行书写成,完成后便被用作皇子们的国学和书法教科书。
此作全卷近百行、1000余字,字径大小约2厘米,点画精致典雅,结字灵巧自然,气韵雅正大气,无一处懈怠。《百家姓》受欧阳询“险劲”影响,起笔多露锋切入,斜切后迅速转中锋,同时融入赵孟頫的圆转,逆锋藏笔后向右行,收笔回锋饱满,展现“方笔取势,圆笔取韵”的融合。
起笔轻按、行笔渐重、收笔顿按后缓出,行笔中的刚柔互济,次要笔画中适度使用侧锋,轻落快速收笔,增加灵动感,牵丝映带部分以细笔出之,保持笔断意连,与王献之《中秋帖》的连绵形成对比。
永瑆善于将晋人尺牍的简率与唐人碑版的严谨结合,结字险峻与秀逸平衡,紧而不迫,疏而不散。局部欹侧,整体端正,左右点画通过方向呼应平衡重心,中宫收紧、外延舒展,上密下疏,体现“因字赋形”的灵活性。
章法行气贯通,单字大小相近,通过笔画轻重调节节奏,整体整齐而不呆板,墨色匀净典雅。清代梁巘《评书帖》认为“成亲王书,结构紧严,笔力挺劲,在本朝诸书家中,自属佼佼者。”
成亲王永瑆这部行书,笔法上严守晋唐法度,结字上平衡险峻与秀逸,墨色上追求匀净典雅,展现出贵胄书家“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气度,为清代中期帖学的“标准范式”,是我们书法入门与进阶的上佳字帖。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