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9月12日,金貔貅·2025第六届银保合作与发展论坛暨银保系列奖项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京都信苑酒店成功举办。由易趣财经传媒、《金融理财》杂志社、《险企高参》主办,由中国太平洋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富德生命人寿、瑞众人寿、中信保诚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和谐健康保险、利安人寿以及女娲神记特别支持赞助。
本届论坛以“价值向新,共启未来”为主题。围绕险企与银行深化合作、产品生态搭建、年轻客群需求升级等一系列主题进行,旨在搭建一个行业监管、专家学者、银保机构等多角色参与的交流合作平台。同时,备受业界翘首以待的2025第十六届“金貔貅奖”银保渠道金牌榜同步新鲜出炉。论坛现场共颁发银保渠道大奖 40 余个,授予银保合作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
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历经深刻变革,银保融合已成为金融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新质生产力提升的背景下,银保合作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系统协同不足、服务覆盖不全面等挑战,亟需通过机制创新与技术赋能实现更深层次的联动。
在这一背景下,银保合作的价值重塑与模式创新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在探讨“新时期,银保如何进一步相互赋能与协调发展”时,原中国银保监会党校副校长、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正局级监事陈伟钢以多个前沿案例,生动阐释了银保协同创新的巨大潜力,同时指出,银保合作是必然趋势,自银保监会合并后,银行与保险的合作日益增多,但银保协同的价值尚有进一步发挥空间。
科技赋能:
银保合作破解传统信贷抵押难题
陈伟钢首先以肉牛养殖为例,揭示了传统金融服务面临的困境。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农村地区存在明显的银保服务脱节现象:“银行和保险还是有一些脱节的,所以价值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这种脱节直接导致养殖户难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
“银行要给那些养牛户贷款,又怕农民拿去买酒喝。”陈伟钢描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困境。传统的风控手段存在明显缺陷,以往银行为农户提供贷款时,往往要求以牛作为抵押物,但银行人员又难以辨别牛的归属和真实状态,“有的村里面就几头牛,大家轮流着牵到银行,说我买了牛”,陈伟钢提到,即便引入牛脸识别系统,仍存在“一头牛被很多户作为贷款抵押”的问题...
种种信息不对称下,容易导致银行不敢贷,保险不敢保的情况发生,而对养殖户来说,则仍旧会面临融资难题,产业上便难以实现快速扩张。
科技创新正在改变这一局面。陈伟钢介绍了一种内置芯片的智能胶囊,被牛吞食后可在胃内持续工作6-8年,实时监测牛的位置、重量、睡眠时间、运动量以及抗生素含量等数据。这种技术解决方案为银保合作创造了全新可能性。“有了这样一个东西以后,保险公司它就愿意给它保,因为这个牛是一个真实,而且它是一个可以看得见的。”陈伟钢表示。
通过科技赋能,生物资产有效实现可视化、数据化和动态化管理,银行能够准确掌握抵押物信息,保险公司可以精准评估风险,形成了银保协同的金融服务闭环。
模式创新:
数据风控打通新能源行业金融堵点
将视角延伸至新能源领域,陈伟钢进一步揭示了新兴行业面临的金融保险困境。以新能源汽车为例,陈伟钢指出了传统保险模式面临的不适应问题。“新能源车很多保险公司就不愿意做,为什么?因为新能源车坏了主要是电池坏”“一辆新能源车电池要占它总价值的二分之一以上”。
这种风险结构的不对称导致保险公司难以承保:“平时就交一两千元保费,但车辆事故要换电池,起码四五万元钱,有的五六万元钱,保险公司就赔偿不了那么多。”银行机构也因此对新能源汽车贷款持谨慎态度,担心一旦出现事故,抵押物价值将大幅贬损,这种情况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但好在,数据驱动的动态评估模式正在改变这一局面。陈伟钢表示,目前已衍生出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即通过技术手段测量电池的充电次数、剩余电量和预期寿命,建立动态价值评估体系。“比如说一台新车能充电一万次,那么这辆车每年的价值是不一样,而且剩余寿命有数据显示,当你充电到了第7000次,那这台车的剩余寿命只剩30%了,那保费和赔付都按30%计。”这种基于实际使用情况的评估方法,使保险公司能够精准定价,银行能够准确估值。
在此基础上,银保合作呈现出新的价值空间。陈伟钢指出:“保险赔付成本降低使得承保成为可能,而保险的增信作用又提升了银行放贷意愿。”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银保协同模式,不仅解决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金融支持难题,更为其他高技术含量产业的金融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生态共建:
构建绿色金融银保协同新范式
除畜牧业和汽车行业外,陈伟钢还分享了银保合作在绿色电力领域的创新实践。陈伟钢以西部绿电并网与消纳为例,指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存在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电网消纳能力有限,往往导致“弃风弃光”现象。
“新能源的电尤其是风电,纯绿色,大西北风大,风车天天在那转,发出大量的电,但是我们的电网有时候电过剩了,就要控制它,风车就要关一部分。”陈伟钢描述了绿电消纳的现实难题。这种间歇性发电,增加了电网的波动性,也影响了绿色发电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与此同时,大量需要绿电的小企业却难以获得稳定、廉价的绿色电力供应,形成了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在这一背景下,绿电交易新模式应运而生。“到新疆,我把绿电收集起来,通过国家电网这条“电力高速路”,把绿电输送到内地。我从新疆采购1万度绿电,存入国网,再在内地工业园区建绿电储能设备,把1万度绿电取出存储到工业园区,让内地企业随时能用上绿电,这样绿电就有了用武之地,不仅解决了绿电消纳问题,又让内地企业因使用绿电,减少了碳排放,增加了碳交易筹码,一举多得。”
但这种创新模式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风险保障,单独依靠银行或保险都难以支撑。而银保间的有效合作破解了这一困境:保险公司为储能系统提供保障,“过载了或者是爆炸了,或者漏电了出现问题我给你赔付”;银行看到保险支持后,则愿意提供贷款支持项目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新疆已有成功实践案例。陈伟钢透露:“某银行看好绿电储能项目前景,在保险公司提供储能设备风险保障后,迅速签署贷款协议。”这一案例表明,银保合作通过构建“保险增信+银行融资”的联动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绿色能源项目的综合融资成本,加速能源结构转型进程。这也是“五篇大文章”中的绿色金融。
陈伟钢通过农业、新能源车、绿电三个领域的典型案例,深刻阐释了银保合作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实践。这些案例表明,银保协同正在从简单的渠道合作向深度风险共担、技术共建升级,展现出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强大生命力。
随着金融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银保合作需要更多技术赋能和模式创新。陈伟钢强调的“银保合作有无限可能性”,正是对金融业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方向指引。通过科技手段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通过机制创新重构风险管理模式,银保合作必将释放更大效能。
来源:险企高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