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懂这个决策的底层逻辑,这也是很多领导决策常用的底层逻辑。
这不仅是你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也是让你做事、做决策,受用一生的人生智慧。
《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341年,齐威王在临淄的王宫中,接待了一个狼狈不堪的客人。
这个客人一脸的疲惫和焦虑,衣装不整,破烂不堪,如果不是他手中拿着韩王的国书,早就被守卫拉出去炖肉了!
这个惨兮兮的韩使,见到齐威王之后,立刻跪下央求道:“请您救救我们韩国吧!”
齐威王一时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不该救援韩国,于是,只好先稳住韩使。
他对韩使说:“你先去休息一下,我召集大臣们商讨一下。”
韩使听后千恩万谢,对齐威王说:“麻烦您了,请尽快出兵,不然韩国真的坚持不住了。我们已经坚持了好多天,韩国都城岌岌可危。”
齐威王有些不耐烦,但还是安慰说:“放心吧,我们齐国会尽快拿出方案。”
接下来,齐威王让侍卫去通知重要的大臣,准备商议大事。
很快,人员到齐了,丞相邹忌,将军田忌,田婴,田盼,军师孙膑等。
齐威王看了看大家,说道:“魏国派庞涓率军进攻韩国,韩国都城已经危在旦夕。现在韩国来求援,我们该救还是不救?”
孙膑的眼珠子一转,眼神闪烁不定:真是冤家路窄,又碰到庞涓这个老同学了,十年未曾交手了,不知道这老阴货有没有长进,哥这次给你玩个大的!
齐威王看了一眼邹忌,邹忌站出来说:“救援韩国就会招惹到魏国,这对我们齐国来说,不是好事。救别人,自己却可能引火烧身,这不是智者所为。不如不救。”
齐威王并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看向了将军田忌。
田忌站出来反对邹忌,说:“不行,必须得救。如果不救援韩国,韩国就会被魏国吞并。一旦魏国吞并韩国,实力会变得更强,将来我们对抗魏国时,胜算就会更小。不救韩国等于是资敌,不如趁早出兵,这样还能和韩国联合对抗魏国。”
齐威王听了,若有所悟,但是,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作为朝堂上的一把手,他在邹忌和田忌之间犹豫不决。
于是,他又看向坐在田忌旁边的孙膑,问道:“老孙,你怎么看?”
孙膑回答说:“大王,现在还不能着急救援。你看,现在韩国和魏国打得正激烈,双方都还没有精疲力尽,都还有余力。如果我们现在出兵救援韩国,就等于是替韩国承担了魏国的压力,这对我们不利。而且,魏国要吞并韩国的决心很大,韩国也会拼死抵抗。只有等韩国快要撑不住、即将灭亡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向我们求助。到那时,我们就可以提条件,掌控局势,让韩国成为齐国的附庸,同时还能趁魏国军队疲惫时出击,大败魏国,扬我齐国的威风,这样既能获得实际利益,又能赢得好名声。”
齐威王听完,立刻表示赞同:“就按先生说的办!”
接下来,齐威王召见韩国使者,对他说:“你赶紧回去,告诉你们国君,再坚持一下,救兵马上就到。我们已开始整顿军马,随时准备出兵救援。”
然而,韩国使者离开齐国后,齐军却按兵不动。
韩国误以为齐国会尽快赶来救援,因此在面对魏国军队的猛烈进攻时,更加拼命抵抗。经过五次激烈的战役,韩国均以失败告终。
此时,韩国不得不再次向齐国求援,并最终答应了齐国的条件,成为齐国的小弟。
齐威王因此收获了一个附庸国,随后才派兵救援韩国。
接下来,齐国军队在田忌的带领下,由孙膑担任军师,采用了上一次“围魏救赵”的策略,大军长驱直入,直接进逼魏国都城大梁。
庞涓听说孙膑和田忌又来了,急忙率军回援都城。
结果,庞涓在半路上再次中了孙膑的计谋。在马陵道,孙膑伏击了庞涓,最终庞涓自刎而死。
齐国军队乘胜追击,魏军大败,还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
齐威王通过这次重大的决策,不仅削弱了韩国,也削弱了魏国。
此后,齐国身边基本上再也没有军事上强大的国家威胁,可以说齐威王这一手非常漂亮,这就是领导决策的艺术。
对于我们领导者来说,做决策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
你要救援别人、帮助别人,不能引火上身,不能让自己惹来麻烦,这是我们需要谨记的一点。
同时,帮别人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自己的利益,这才是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如果为了帮别人把自己搭进去,这就不是智者所为。
所以,面对别人的请求,领导在做决策时需要有三个思维。
一,长远利益思维。
你做这个决策,是否符合你的长远利益?
比如,齐威王在考虑是否救援韩国时,认识到不能让魏国吞并韩国,否则等同于资助敌人,救援韩国,才符合齐国的长远利益。
二,战略思维。
救援韩国本身没有问题,但不能操之过急。
如果你急于救援,就容易引火上身。
同时,留下一个强大的韩国,也不符合齐国的利益。
如果齐国和魏国针锋相对,很容易两败俱伤,反而让韩国得利。
所以,从战略角度来看,既要救援,但不能过早介入,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时机。
三,价值最大化思维。
什么时候才是最佳时机?
就是在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再切入,这才是正确的入局方式。
这才是博弈之道,也是“渔翁得利”的思维。
因此,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懂得博弈之道,要清楚自己该不该入局、如何入局,以及入局的最佳时机。
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决策实现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这才是领导者应具备的博弈智慧。
你觉得是这样吗?
观看更多《资治通鉴》的解读内容,欢迎订阅我的系列解读文章,更有深度更多干货,让你领悟领导智慧,掌握成事之道。
读史学谋略,有位又有为。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谋略智慧。
李子霄 ,《资治通鉴》实践导师,畅销书作者,自媒体专栏作家。长期解读《资治通鉴》,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
著有图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
线上专栏《资治通鉴: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制胜谋略: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刘邦的启示》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