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发现:很多人勤勤恳恳工作、省吃俭用存钱,却始终感觉富不起来?
好不容易攒到一些积蓄,一转身却用来买车、供房,陷入“挣钱-还款-再挣钱”的循环中。
![]()
我曾经也是这样。
直到读完《遥远的救世主》,我才豁然开朗:富人之所以能持续富有,并不全靠拼命努力,而是掌握了一套很少公开谈论的财富逻辑——不依赖单纯攒钱,而依靠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
这本书表面讲述了商战、情感与人性抉择,但深层却传递出一套“财富认知与生存法则”。
它不直接给出赚钱步骤,却通过一系列情节,带你层层理解穷富背后的思维差异。
就像书中点题的那句话:“一个人的观念若真醒了,看财富的逻辑会彻底不同。”
![]()
▍01你是否掉进了“努力换收入”的单循环?
书中有一段情节特别发人深省:
王庙村的村民每天起早贪黑,吃苦耐劳,却始终在贫困中打转。不是他们懒,而是他们从未意识到:真正限制他们的,是思维模式。
反观丁元英,他做事不靠拼体力,而是借力规则、整合资源,让系统和别人为他创造价值。他说:“强者做局,普通人困在局中。”
我们是否也经常这样:工资一涨,消费也跟着升级;存款多一点,负债也变多了。好像一直在努力,却始终在原地打转。
普通人总想“等我存够XX万,就买房买车”,而富人想的是:“如何让这笔钱滚动起来?”
这本书让我明白:你缺的从来不是努力,而是一种“资源配置思维”。
▍02我们所谓的“投资”,很多时候只是“体面消费”
书中有个经典片段:
![]()
丁元英送芮小丹的“神话”,并不是直接给她物质财富,而是教她如何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收益体系。他说:“能救你的,从来只有自己。”
我们常常陷入这样的误区:认为买车是“投资形象”、买房是“人生标配”,却很少思考这些行为是否真的带来资产增值。
你是否也曾对自己说:“别人都有,我也该有”“再省不能省面子”?
结果往往是,我们活成了别人眼中的“标准人生”,却离真正的财富越来越远。
读完这本书,我调整了自己的用钱方式。把原计划换车的钱重新分配:一部分投入专业技能学习,一部分参与朋友的小型创业,另一部分用作低风险理财。
没过多久,这些尝试就开始带来额外回报。
▍03跳出“弱势思维”,才能走向真正自主
书里提出一个深刻概念:“文化属性决定命运”。
有些人始终难以摆脱贫穷,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陷在“靠人、靠命、靠运气”的思维中。
比如书中的刘冰,总指望别人带他翻身,结果一事无成。而肖亚文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她清醒、自知、敢于为自己负责。
我们太多人活在“等待拯救”的剧本里:等一个风口、靠一位贵人、要一次机会……却从未真正做自己人生的导演。
书中提醒我们:“这世上本无神话,神话只不过是普通人看不明白的日常。”
你可以选择做布局的人,而不是永远被别人布局。
![]()
▍04普通人如何运用“富人逻辑”?
我总结出三个切实可行的方向:
从“卖时间挣钱”转向“用思维组织资源”;
把“纯消费”变成“可增值的投入”;
从小事做起,搭建自己的循环系统。
像我后来用少量资金尝试做线上课程推广,逐渐跑通流程,现在每个月都有可持续的副业收入——虽然不算多,但让我看到了新的可能。
这一切的转变,都始于《遥远的救世主》带给我的启发。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体会是:
富人之所以能持续富足,不是因为他们更冷酷或更幸运,而是他们看懂了世界的运行规则,并且相信自己才是命运的创造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