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塔尔首都遭遇袭击后,28国相继谴责以色列,而特朗普说出9个字,乱局之中,最大输家已然浮现。那么,以色列究竟为何要对卡塔尔动手?在这场袭击的连锁效应中,谁是最大的输家?
当地时间9月9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在遭遇突如其来的空袭后,以色列承认这是一次针对哈马斯高层的“精准打击”,按照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和国防军的说法,此次代号“烈焰之巅”的行动已经筹划数月,目标直指哈马斯在卡塔尔的核心人物。此外,以方表示,这是一次“外科手术式”的定点清除,使用了十余架战机和数枚精确制导导弹。
但问题在于,这次行动事实上突破了“主权国家不可侵犯”的底线。卡塔尔不仅是一个独立国家,而且还在加沙停火和人质交换谈判中扮演了调解者的角色。以色列选择在此时发动袭击,实际上切断了以哈对话的可能性,直接否认了和平的选项。
从影响来看,此次行动触动的远远不止军事层面。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在内的28个国家随即发表谴责,认为以色列此举违反国际法,侵犯卡塔尔主权。土耳其和伊朗更是直接称,这是以色列的扩张主义和国家恐怖主义。约旦、科威特、马尔代夫、巴基斯坦等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则把矛头直指以色列的侵略行为。这种一致的反应很少见,说明在这次事件中,以色列的确逾越了许多国家都无法容忍的界限。
在这场外交围攻中,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态度尤为引人注意,他直接表示“与我无关,我也很难过。”可以说,这句话既是撇清,也是推责。特朗普明白,卡塔尔是美国的重要盟友,那里不仅驻有美军基地,还与美国存在战略合作。但在以色列突袭之后,美国并没有第一时间保护卡塔尔,而是事后表态,称自己事先知道但来不及阻止。特朗普这九个字,表面上是为了避免美国被卷入袭击,实质上却暴露了美国在中东战略中的两难。
很明显,卡塔尔方面对特朗普的表态并不满意。埃米尔办公室强调,美国的通知是在袭击发生十分钟之后才送达,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更是把这次行动称为“国家恐怖主义”,并宣布将通过法律手段来追责。对于卡塔尔来说,最大的打击不是建筑被炸,而是发现自己作为美国“亲密盟友”的身份,并没有换来真正的安全保障。
至于谁是这场局势之中的输家,表面上看,是卡塔尔受到了直接打击,损失了人员和安全。但深入分析,真正的输家并不是卡塔尔,而是美国。原因有三:一是美国在盟友眼中的信誉大幅下降。卡塔尔被轰炸时,美军基地就在该国境内,但美军既没有干预,也没有提前阻止,这说明所谓的安全承诺从来就不可靠。对于其他依赖美国安全保护的中东国家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危险信号:即便有美军驻扎,美国也未必会为你出头。
二是特朗普的撇清态度,使美国陷入尴尬。他一方面说“不是我做的决定”,另一方面又承认知道消息并尝试通报。这样的矛盾姿态,让人质疑美国到底是帮凶,还是主谋。美国既想维持与以色列的特殊关系,又想安抚卡塔尔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但实际上两边都得罪不起,反而失去了平衡。
三是袭击发生时,哈马斯领导人正在讨论特朗普提出的“停火提案”。这意味着以色列不但否定了哈马斯的善意回应,也间接否定了特朗普的外交努力。如此一来,美国作为“调停者”的角色,也几乎被削弱殆尽。
因此,最大输家并不是被炸的卡塔尔,而是美国的信誉和中东战略。以色列表面上得手,展示了军事打击的能力,但换来的却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而美国虽然试图置身事外,却被迫承担“默许者”的角色。卡塔尔则在愤怒和无奈中继续保持克制,因为它很清楚自己无法直接与以色列对抗。总之,卡塔尔被炸,不仅仅是一场空袭,它更是一场震动国际格局的冲击波。它让外界再次看清,力量对比与安全承诺,在现实面前往往不堪一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