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8月经济数据出炉,从这些数据能看出来,现在经济复苏有明显的结构性分化。咱先瞅瞅核心数据哈,官方的制造业PMI和民间的PMI差别可大了。
8月,咱中国制造业PMI是49.4%,就比上个月稍微涨了0.1%,而且都连着4个月低于荣枯线了。但标普同期公布的民间PMI可意外地涨到了50.5%。
超过荣枯线了,这就说明经济修复的不均衡,官方数据是慢慢往好里走,民间数据却是超出预期的扩张。这背后体现出政策传达下去之后,和企业实际感受到的情况不太一样。
在需求和生产联动方面有三个挺不错的地方。
第一个呢就是生产和需求两边都稳住了,制造业生产指数涨到了50.8%,已经连续4个月在扩张期间了。
新订单指数也涨了0.1%,到了49.5%。在重点行业里,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这些高新产业需求和生产都很旺。
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都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不少。不过呢,传统的纺织、化工这些行业还在收缩,这说明新旧动能转换一直在进行呢。
第二个亮点是价格传导机制被激活了。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一下子涨了3.1%,到了51.5%,出厂价格指数也跟着涨了2.1%,到了48.3%。像黑色金属、金属制品这些上游行业价格涨的比较多。
这能看出,供给侧改革对价格体系起到了修复作用,但是下游产品的出厂价还低于临界点,说明成本压力还没完全传到消费端。
第三个亮点是企业规模之间的分化更明显了。
大型企业PMI涨到了50.8%,进入扩张区间了,可中型企业降了0.6%,到了48.9%。小型企业虽然涨了0.2%,但还是在46.6%的低水平。
这就好像大象在欢快地跳舞,蚂蚁却在艰难地挣扎,说明现在经济复苏主要是靠政策扶持的大型企业带动的,中小微企业还得有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才行。
不过当前,经济也有三个风险别得留意。
第一个就是就业市场压力一直很大,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降到了47.9%,处在历史同期的低位。就业情况可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
现在就业指标不好,可能会影响消费复苏,形成就业不好、消费也不好的恶性循环。
第二个是库存周期还没重新开始,产成品库存指数大幅下降,企业都更愿意把库存清掉,不太想扩大生产,采购量指数只稍微涨了0.3%。企业这么谨慎,说明他们担心市场需求能不能一直保持下去,得小心被动去库存,变成主动收缩。
第三个是建筑业拖了非制造业的后腿。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虽然扩张到了50.3%,但建筑业指数一下子降了1.5%,到了49.1%,比季节性表现差多了。北方施工的时间越来越短,楼市又不太好,可能会影响基建投资,这成了稳增长力比较薄弱的环节。
对于未来经济会怎么走,有几个方面可以观察。
一是政策的传导效率,现在原材料价格回升,主要是供给端调控的结果。
接下来得看看扩大内需的政策,对下游消费能拉动多少。
二是全球因素的影响。要留意中美关税缓冲期结束前,企业的备货情况,还有美联储降息节奏会对资本流动产生啥冲击。
三是中小企业的恢复情况,重点看看中型企业PMI能不能再回到扩张区间,这可是判断经济复苏是不是全面的关键指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