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占理儿。
最近越发的感觉,文化渗透这玩意真的是异常可怕。
跟几个当爹的朋友聊天,发现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几乎所有父亲都把古话"穷养儿富养女"挂在嘴边,给儿子买几十块的裤衩凉鞋,给女儿买几百上千元的公主裙。
可是我问他们这话出自哪本古籍,所有人却都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因为这根本不是老祖宗的话。
![]()
咱们祖上流传下来的,真正的育儿智慧是"穷养儿志,富养女德"。虽然只改了俩字,意思天差地别:前者是"男孩当牲口养,女孩当祖宗供";后者是"男孩要磨出傲骨,女孩要养出贤淑"。
而这种改变,我翻看了一些素材,大概起始于90年代末,2000年初。
然后这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改变,却比飞机导弹威力更大。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过:"其实不用战争就能改变中国,只要把希望寄托在第三代、第四代身上。"
现在看,他们确实没派航母来,而是悄悄的、早早的就对咱们发起了文化渗透。
就像《明朝那些事》里写的,明朝灭亡不是因为崇祯无能,而是文官集团偷偷把"忠君爱国"改成了"精致利己"。等发现不对劲时,整个社会的认知体系已经完犊子了。
为什么这种事防不胜防?因为人家使用的手法很巧妙,就像春风细雨那样,润物细无声,你感觉不到,但已经被‘滋润’了。
比如篡改俗语,悄悄换掉咱们的价值观内核。
2000年前后,一批外资培训机构涌入中国,为了卖贵族礼仪课和男孩吃苦营,硬生生造出这句"育儿圣经"。我特意查了当时的一些广告"富养女儿才能不被金钱骗走,穷养儿子才会懂奋斗和感恩"。
![]()
现在看,这招确实奏效——华东师大研究显示,23%的男孩因"穷养"变得自卑,17%的女孩养成了物质依赖。
只是现在很多家长们还以为这是老祖宗‘严选’的智慧,有次我在小区游乐场听见奶奶教训孙子:"男孩子要吃苦!"转头就给孙女买最新款平板电脑,说"富养的女孩才有眼界"。
再比如,"女子无才便是德",其实完整版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本是一句夫妻相处之道的话,真正的意思是:女子有才能,但不在丈夫面前显露,而是表现得谦卑,柔顺,这才是女子的德行所在。丈夫不能因为妻子对你的尊重,而极尽霸权,失于尊重,应体现男子情怀,互相扶持关怀。
结果很少有人知道前半句,只提后半句,于是就被某些势力翻出来加以利用,说这是传统文化糟粕,指导新时代女性要抵制传统封建思想。
现在年轻人的口头禅是"躺平""佛系"。我公司新来的实习生直言:"奋斗?老板画的饼我才不吃。"可能有小伙伴感觉到了,有些人把"志气"看成是"傻子行为",谈志气、进步会被旁人耻笑,聊摸鱼、偷懒备受追捧。
![]()
再举个例子,现在相亲,如果男的跟女生说"我喜欢贤惠的",80%女生会很反感。因为如今"贤惠在女生看来,就是免费保姆。"
还有"女德"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了骂人话。上次在豆瓣看到有人发帖:"我妈让我学做饭,这是在给我灌输女德思想吗?"下面一堆人骂她妈"封建余孽"。
大家看,传统美德就这么被污名化了:勤俭节约叫"抠门",相夫教子叫"婚驴",主持家务叫"丧失自我"。
反倒是西方的"自由主义"被追捧,但也仅仅是追捧——只学"我的身体我做主",不学"我的责任我承担"。
结婚率连续11年下降,95后单身率突破50%,男女对立比中美贸易战还激烈。这背后其实是"分化战术":
职场上:资本用"狼性文化"忽悠员工996,转头又用"物质化"让女性向男性索取,最后大家互相指责,矛盾就起来了。
网络上:营销号故意发"彩礼必须30万""男人没房就是废物",两边吵得越凶,他们流量赚得越多,西方文化渗透悄然成功。
![]()
我们正在付出什么代价?
家庭层面:养出"巨婴一代"
男孩成了"自卑工具人":我表弟从小被教育"男孩要懂事",工作后领导抢他功劳不敢吭声,相亲被嫌弃"没上进心"。他跟我说:"从小就没人教我争取,只教我忍让。"
女孩成了"公主病患者":同事的女儿28岁了,大学时生活费每月3000,现在工资也是3000,但是化妆品、包包、衣服必须是牌子货,理由是"我身边的女孩都是这样"。
前段时间被甩,哭着说"他说我是物质女孩,我只是追求生活品质而已"。
这是养孩子?分明是在制造"自卑的绵羊"和"贪婪的孔雀"。
![]()
社会层面:传统纽带正在断裂
结婚率创新低,2023年结婚对数683万,比2013年降了40%。民政局那边,离婚预约要排队,结婚登记处空荡荡。
信任成本飙升,小区业主群因为"该不该装监控"吵了三个月,有人说"防贼先防邻居",有人说"装监控就是侵犯隐私"。最后不了了之,结果年底就丢了三辆电动车。
这就是文化渗透的终极目的:让你怀疑身边所有人,最后变成一盘散沙。
国家层面:文化认同危机
这些年好一些了,前几年圣诞节、万圣节,年轻人的积极性比春节还高,看《甄嬛传》学宫斗,却不知道"二十四孝"讲的是什么。某平台"国学"话题下,点赞最高的竟然是"如何用《孙子兵法》对付婆婆"。
当社会默认"外国月亮圆",年轻人自然会抛弃传统。美国每年花上千亿搞文化渗透,这钱没白花——他们不用炸我们的桥,只需要让我们觉得"自己的桥不好"就行。
![]()
最近看《觉醒年代》有个片段:辜鸿铭在北大讲《中国人的精神》,说"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民族没有的温良"。
现在看,这种温良正在被"精致利己""极端对立"取代。
文化渗透这东西,就像《三体》里的"降维打击"——它不摧毁你的城市,只摧毁你的认知。
护住老祖宗传下的“志”与“德”,才是我们对抗文化渗透最硬的底气。
但问题是,咱们护得住吗,有多少人愿意护呢?
全文完,感谢阅读,喜欢请点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