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笔者对粤西的云浮市新兴县情有独钟,过去十多年来,到访不下10次。云浮新兴虽不在大湾区内,却仍在广东省内。“莫道云浮遮望眼,新兴明珠有惠能。最是粤西禅意满,半城山石半田园。”乙巳年春节期间刚去过,10月可能有机会再去一次。本文记叙笔者的新兴游踪,在粤西一片天地的人生开悟。
![]()
新兴的宗教历史非常丰富。这里是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乡,佛教圣地。他的思想和《六祖坛经》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深远影响。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初三的 “六祖诞” 庙会,是新兴以及岭南地区大型独特、反映传统信仰、风俗习惯及礼佛仪式的宗教盛会和文化活动。庙会传统始于中唐公元714 年,当时由六祖的弟子法海和神会发起,民间善信自发参加。到今天,庙会期间,新兴的国恩寺、六祖故居、龙潭寺等各大寺庙都举行佛事活动;诵读经文、晨昏敬拜、礼佛祭祖,弘法讲座,还有放生和传灯活动。
六祖惠能是新兴县夏卢村人,传说出生时祥光献瑞,香气氛馥。次日有两僧人来访,为其取名 “惠能”,意思是“赋能弘扬大乘佛法以惠施众生”。惠能青少年时以打柴为生。一日,他在新兴县城的金台寺听僧人诵《金刚经》,有所感悟,决定前往湖北黄梅禅寺学习佛法,在那里得五祖弘忍传授衣钵,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五祖叮嘱他向南而去。惠能隐遁于广东珠江西岸的四会(新会、开平、恩平和台山)和怀集等地长达16年。惠能晚年回到故乡新兴,于公元 713 年八月初三在国恩寺圆寂。当年广州、韶州和新州三地争迎其真身供奉,最后通过焚香的办法决定。香烟缭绕飘往东北韶关方向,真身遂被迎至曹溪宝林寺。传说六祖圆寂后,真身被大弟子连夜抱到藏佛坑,放在一块大石头上。附近有求雨石,据说六祖曾在这里打坐求雨灵验。笔者曾数度在藏佛坑踯躅流连,洗涤心灵。
六祖惠能获传授衣钵的故事,是南传佛教禅宗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体现了禅宗 “以心传心” 、不存文字、强调顿悟的精髓,故事耳熟能详,笔者认为值得细述。
惠能(638至713年,寿元75岁)到湖北黄梅东山寺拜五祖弘忍为师,两人初遇时以机锋对答。弘忍问惠能 :“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岂能成佛?” 惠能回答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固有不同,然而佛性有何差别?” 这番对答,展现了惠能的非凡慧根,弘忍虽未表露,但暗合其意,安排他到后院砍柴舂米。多年后弘忍决定通过偈语选拔衣钵传人。首座弟子神秀作偈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不识字,口颂一偈请人代题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认为惠能的偈语契合禅宗 “空无” 的教义,决定传衣钵给他。笔者的理解 : 神秀的偈语是故作姿态,惠能才是真正参悟了“无相无色、万事皆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谛。弘忍担心惠能因出身低微遭神秀迫害,命他连夜逃离,并指示 “衣钵乃争端,此后传法,不可再传衣钵”。惠能在大庾岭被慧明追上,慧明表示 : “为法来,不为衣钵来”。惠能认为那不一定,可能是诳语欺瞒,因此提问 : “不思善,不思恶,哪个是你本来面目?” ,点化慧明开悟。慧明随后掩护惠能免被神秀等人追杀,最终成功脱身。
![]()
惠能隐遁传法 16 年后,因缘际会,于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公开身份,创立禅宗南派,强调 “顿悟成佛”。他的思想记录在《六祖坛经》中,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唯一被尊为 “经” 的僧人著作(其他经文都是外来、翻译而成)。
笔者读六组坛经,每有顿悟时,俱是一刹那。六祖的故事不仅体现了禅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的宗旨,也反映了六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弘忍对传人的慎重选择。
惠能以“菩提本无树”成为“达摩衣钵”传人、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南派创始人。他对佛教的中国化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惠能将外来的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深度融合,脱去了印度佛教某些神秘难明的外衣,抓住了释迦牟尼的根本精神,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佛法,用中国人听得懂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把外来文化 “中国化、民俗化、大众化”,使佛教接上中国的地气,与儒教和道教相结合,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是六祖的伟大功绩。
惠能在广东韶州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倡导东山顿悟法门,弘法长达 37 年,创立了禅宗南派。他强调顿悟,“修行不离世间,成佛在于一念”,其实知易行难。他创立的“见性成佛”和“定慧一体” 观、顿悟禅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和大乘佛理(苦海慈航,普度众生),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六祖主张人人皆有佛性,是顿悟成佛的温暖鼓励,对众生孜孜不倦、百般开解,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亦使外来的佛教中国化。他反对离开世间空谈佛法,认为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真是警世之语,是大乘佛教的最高境界。对于是否要出家修行,他认为不必执着于形式,关键在 “自净其心,自性觉悟”。 坐禅念佛、布施财物、拜佛修庙等外在形式对修行并无益处,众生本来就具有成佛的可能性。“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又是他另一句偈语,刻骨铭心。他提出以“无相戒”为核心的戒律思想,挣脱外在戒相拘泥于形式的约束,强调 “纳戒于心”,适合现代社会的运作环境。儒道佛三位一体,互动共融,更能够建立当代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行为守则和文化自信。
惠能的讲经说法语录,被弟子编辑成书,名曰《法宝坛经》(通称《六祖坛经》),是中国本土唯一的一部被尊称为 “经” 的佛学典籍,被列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名录。《六祖坛经》把传统佛教强调的“佛度师度”变为“自性自度”,“经书教义”变为“不立文字”,“修禅静坐”变为“道由心悟”,“出世修行”变为“在世追求”,对中国式佛教和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极其深刻。接近1400年后的今天,很难想象不识字的六祖竟然有如此伟大的成就。也许“文字障”的认知缺陷正正在此。这是笔者的理解角度,不知道对不对。
![]()
笔者对新兴钟情,因为那是六祖的故乡。以当年南方蛮夷之地而有这样一位文哲宗伟人早在唐朝时期已降临,有点匪夷所思。六祖禅学被后世称为“究竟圆满”的东方心学,对后来宋明理学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传播至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可谓无远弗届。
除了六祖佛学之外,新兴吸引之处是当地的农庄。笔者到过的树贤绿色农庄位于新兴县里洞镇谷坪村,毗邻国家 4A 级天露山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 700 多亩,是一个集观光、种养、民宿于一体的现代化农庄。其特色包括骑马体验:农庄内饲养有良种马匹,其中不乏来自香港赛马会的退役良驹。此外是耕种体验:可以参与蔬果采摘活动,田园生活。还有品茗新茶、农家美食,漫步山巅,登高望远。农庄内完全是一种生态保育的大自然环境理念,人类与自然物类共同生活成长。农庄依山而建,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丰富资源,跑马采茶、渔樵闲话,低碳循环,持续发展。人生到此,夫复何求?最能够体会六祖的《顿悟》惮境。农庄内还有聚贤楼民宿、探险健身区、益智娱乐区、体育竞技区、野外生存区、茗茶博园区、栈道观光区、林业生态区、垂钓静思区等设施。提供的生活环境和六祖“在家修行”的佛意暗暗吻合。
农庄主人是来自香港特区的一对夫妇,分别是退休高官和实业翘楚,仿效五柳先生陶渊明归隐田园,飘逸不凡而境界高远;从2011年成立至今已14年,瓜果蔬菜、苗木花卉、药材种植,茶叶制作,水产家禽养殖,蜜蜂养殖及蜂蜜酿制,园林工艺,农家乐骑马出游,是人类和大自然共触的典范。
从2017 年开始,树贤绿色农庄与当地里洞镇中心小学合作推动教育交流,促进香港学生与当地学生互动;农庄成为县域经济探索游学体验营的参访点,展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农庄不仅是内地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也为当地生态旅游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示范。
树贤绿色农庄的初衷是生态保护与持续发展,一直坚持。农庄保留了自然的梯田和山林体貌,将马术场、博物馆、雕塑群、登山径融入大自然怀抱,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农庄发展高山茶种植和蔬果采摘,带动周边村庄群众改善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农庄又通过各种体验活动与大自然接触、达到修身培灵、休闲养生的作用。农庄更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合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融合发展。如果能够结合六祖惠能禅修的主题,估计更能够发挥人文修养与生态环境的互动。
总而言之,大湾区是广阔天地,广东省更是人文荟萃。从六祖惠能到树贤农庄,笔者每到云浮新兴,都是心灵的洗涤。记得苏步青有《颂陶小咏》,笔者不忝冒昧,略作修饰如下 :“不为五斗折腰身,归去来兮辞赋新。篱菊曾馨三径月,桃花犹泛一溪春。树贤今也逢盛世,最宜清隐作闲人。 高洁独立人敬慕,惠泽乡农情意真。六祖惠能乡梓地,涅槃顿悟利修行。树贤农庄八百亩,深藏硕果几千斤。问树哪得荣如许?唯有贤德爱无垠。”最后两句嵌入了李树荣和林爱贤两位来自香港特区的农庄主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