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把事情搞反了。
他们以为,升职加薪,换车换房,被众人追捧,就是一个人开始走上坡路的标志。
我说,那不是迹象,那是结果。
甚至,很多时候只是“果报”,不一定是“好果”。
就像一棵树,你看到它硕果累累,那是它去年、前年,甚至很多年前就已经在向上生长了。
而真正的“走上坡路”,是一种更隐秘、更深刻的改变。它发生在内部,发生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它是一种“势”的转变。
当这个“势”起来了,好结果被“拱”出来,只是时间问题。
今天我就跟你聊聊,我观察到的,一个人真正开始“起势”,走上坡路的3个核心迹象。
你拿这三把尺子去量一量自己,或者你身边的人,一量一个准。
第一个迹象:归因模式变了。
什么叫归因模式?
就是一件事发生了,你习惯性地把原因归给谁。
我有个朋友,前几年做服装生意,做得非常痛苦。
市场不好,他骂大环境不行;
客户不下单,他骂客户没品位;
员工不得力,他骂员工没脑子;
合伙人有意见,他骂合伙人格局小。
总之,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他自己,就像一朵白莲花,永远无辜,永远是受害者。
他每天都在跟我抱怨,言语中全是愤怒和委屈,觉得自己一身才华,奈何生不逢时,遇人不淑。
这就是典型的“向外归因”。
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当他把所有能量都用来指向外部,用来证明“我没错,是世界错了”的时候,他内心其实是空的。
他放弃了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权。
因为,环境、客户、员工、合伙人,这些都是你无法完全控制的。你把原因都推给他们,你的人生就只能听天由命。
后来他赔光了钱,关了公司,消沉了整整一年。
去年我们又见了一面,整个人的气场完全变了。
他跟我复盘他那次失败,不再骂任何人。
他说,现在回头看,最大的问题在我自己。
我的认知,配不上我想赚的钱。
我看不懂真实的客户需求,是我的“产品观”有问题;
我留不住优秀的人,是我的“组织观”有问题;
我处理不好跟合伙人的关系,是我的“利益观”有问题。
你看,同样一件事,他的归因模式,从“指责外界”,变成了“审视自我”。
他不再问“凭什么”,而是问“为什么”。
不再是“都怪你”,而是“我的问题在哪里”。
这不是自责,更不是自我PUA。
这是一种清醒,一种力量的回收。
当你开始把原因指向自己的时候,你就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一个掌舵人。
因为,你的认知,你的观念,你的行为,是这个世界上,你唯一能100%掌控的东西。
从那一刻起,你就拿回了人生剧本的笔。
路,就开始往上走了。
这就是第一个迹象,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从“怨天尤人”到“反求诸己”。
你品品,你身边那些真正厉害的人,是不是从不抱怨?
他们没时间抱怨,他们所有的时间,都在琢磨一件事:我还能在哪方面做得更好?
第二个迹象:选择标准变了。
走下坡路的人,做一个选择,标准往往是“面子”。
或者说,是“在别人的眼睛里,我看起来怎么样”。
买个车,不是看自己需不需要,而是看这车开出去,能不能让同学朋友高看一眼。
找个工作,不是看自己能不能成长,而是看这公司名头响不响,说出去爹妈脸上有没有光。
发个朋友圈,都要字斟句酌,生怕暴露了自己真实的生活,只为了维护那个“完美人设”。
这种选择模式,我称之为“向外求证”。
他的人生,像个演员,活在别人的注视里,活在想象出来的剧本里。
他的能量,是耗散的。因为他需要不断地去迎合、去表演、去索取外界的认可。
而一旦外界的评价体系变了,或者他演累了,他就崩了。
开始走上坡路的人,不是这样的。
他的选择标准,只有一个,就是“里子”。
也就是,这件事,对我自己有没有真正的、长期的好处。
这个好处,不一定是钱。
它可以是认知上的提升,可以是能力的增长,可以是内心的安宁,可以是身体的健康。
我认识一个做投资的大哥,身价很高。
但他日常开的车,就是一辆开了快十年的老款车。
很多人不理解,说你换个好车,出去谈生意,不是更有面子吗?
他笑笑说,我的价值,不需要一辆车来证明。这车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工具,皮实、省心,能把我安全地从A点送到B点,就够了。省下来的几百万,我投给一个靠谱的创业团队,几年后可能又是一家上市公司。哪个更划算?
你看,他的选择,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的目光,而是服务于他自己的核心目标。
这就是“向内求真”。
他活得非常“自洽”,内心有一套极其稳定、坚固的价值坐标。
他不需要外界的掌声来确认自己牛不牛逼。他自己知道。
当一个人,开始敢于放弃那些华而不实的“面子”,去换取实实在在的“里子”时,他就真正成熟了。
他把所有的能量,都从“取悦他人”收回到了“滋养自己”。
他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在为他未来的大厦,添砖加瓦。而不是用昂贵的材料,去装修一栋地基不稳的样板房。
这条路,一开始可能看起来很慢,甚至有点“傻”。
但时间拉长看,这是最快、最稳的路。
第三个迹象:时间观念变了。
怎么讲?
你可以观察一下,一个处于下行通道的人,他是怎么度过他的业余时间的。
大概率是“消耗”。
刷短视频,打游戏,追剧,吃瓜……
他不是在利用时间,而是在“杀死时间”。
因为他的内心是空虚的,充满了焦虑和无聊。他需要用这些即时性的、强刺激性的“奶头乐”,来麻痹自己的神经,来填补那个空洞。
他追求的,是当下的“爽”。
这种爽,就像喝盐水,越喝越渴。
今天爽完了,明天只会更空虚。
而一个开始走上坡路的人,他的时间观念,会从“消耗”,彻底转变为“投资”。
他会把时间,这个最稀缺、最不可再生的资源,像一个顶级的基金经理一样,配置到那些能够产生“复利”的事情上去。
什么是能产生复利的事?
第一,是健康。
坚持锻炼,规律作息。这是为自己几十年后的生命质量,存入了一笔最宝贵的本金。
第二,是知识。
不是碎片化的资讯,而是体系化的知识。他会花一整个下午,去啃一本难啃的书,去研究一个领域的底层逻辑。
他知道,今天认知上的一点点提升,会在未来无数个决策点上,帮他规避巨大的风险,抓住巨大的机会。
第三,是深度关系。
他会把时间花在高质量的陪伴家人上,花在与良师益友的深度交流上。
这些,都是在为他的人生,构建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情感安全网。
你看,他的每一个时间单位,都不是被“花掉”的,而是被“种下”的。
种下去,然后用耐心去浇灌,等待它慢慢发芽、开花、结果。
他不再追求即时的爽感,他追求的是长期的价值和内心的丰盈。
他活在“未来”,并且享受这个用“现在”去构建“未来”的过程。
当一个人,开始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时间,并且懂得用“投资”的眼光去使用它时,他的命运,就已经悄然转向了。
所以你看,这三个迹象:
第一,归因上,从指责外界,到审视自我。
第二,选择上,从追求面子,到守住里子。
第三,时间上,从寻求消耗,到坚持投资。
这背后,指向的都是同一个东西:一个人认知系统的重塑。
他不再向外抓取,而是向内生长。
他不再被外界的评价体系所捆绑,而是建立了自己的价值坐标。
他不再被短期的欲望所诱惑,而是拥有了长期主义的眼光。
整个人的精神内核,从一个脆弱的、依赖性的“空心人”,变成了一个坚固的、自洽的“实心人”。
这就是“起势”的全部秘密。
很多人经常问我,少康,我也想重塑我的认知系统,但感觉无从下手,像一团乱麻。
这个问题的确很难用几句话说清,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些年,我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把我从古今中外的智慧里,从我行走大地的见闻里,从无数商业和人性的案例里,提炼出的那些最核心、最能打通底层逻辑的“思维工具”,整理出来。
我把它们称之为“心法”。
因为工具是死的,心法是活的。它能融入你的血液,成为你本能的一部分。
我把其中最重要的50个心法,写成了一本30万字的电子书,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取名为《格物心法》,你可以在“诺亚书房”公众号订阅。
比如我们今天聊到的:
第一个迹象,背后是“控制二分法”模型,让你分清什么是你能管的,什么是你只能接受的,把能量聚焦在刀刃上。
第二个迹象,背后是“安全边际”“能力圈”模型,让你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基于最稳固的内在价值,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外部评价。
第三个迹象,背后是“复利效应”“反脆弱”模型,让你理解时间的真正力量,懂得如何投资自己,才能在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越活越强。
这50个思维模型,就像50个高精度的“认知齿轮”,当你把它们一个个安装进你的大脑里,你的整个思维系统就会开始联动、升级、迭代。
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会彻底不一样。
你不需要去死记硬背,每一个模型,我都用了一个你绝对忘不掉的故事或者比喻把它讲透。你读懂了,它就长在你身上了。
它不是一本让你“学到”什么的书,它是一本让你“看到”的书。
看到你自己,看到世界运转的规律,看到你人生那条清晰的上坡路。
如果你觉得,你已经准备好,开始一场真正的内在变革,那这本书,或许能成为你手里的一张地图。
声明,有偿观看,如有收获,自觉赞赏,单篇1元。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