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是开国之主。
因为元朝的前车之鉴。
所以朱元璋就不能带头破坏通行了千年的传承规矩。
![]()
朱标死后,老朱面对嫡长孙朱允炆的柔弱,嫡子母弟朱樉的类人,相信他会纠结要不要越次传位给声誉最好的老四。
他如果选择舍嫡立庶、越次立贤,那他撰写的祖训录就要重新改写。
![]()
经过再三考虑,反复权衡利弊,老朱还是选择立嫡——嫡子亡故就立嫡孙。
虽然朱允炆不是最理想的皇位继承者,但立他最合乎宗法,最名正言顺,最重要还有自己教导,相信孙子能顺利毕业。
![]()
结果,朱允炆削藩手段过于激烈,引发靖难,最终逊国而去。
明朝史学家都有评价自家高皇帝立嫡不立贤的不得已。
比如嘉靖时人高岱,就说老朱立建文是迫于宗法制。
![]()
鸿猷录卷七 高岱 封国燕京 论曰:我太祖圣明神智。岂不知文皇帝之必嗣大统?又岂不知建文君之牵于文义?非可以绍新造之邦邪?观建文咏新月之诗。则不喜。及属对语陋。则大怒。其喜怒岂徒在文字间?盖亦占知其不终矣。所以欲易储而不果。盖亦有甚难处者于其间。何也?创业之主。其所为即后世之所程法。况继体垂统。大事邪。祖训著有定制。岂容所行之不符也?盖欲易储者。所以贻一世之安而终不易者。所以定万代之法。是故有权衡轻重其间。而又况有秦晋二王在。尤难处也。是固知天命有归。已亦姑循常道俟之耳。
万历时人朱鹭,也认为朱元璋立嫡孙朱允炆没问题,因为开国创业主要给千秋万代立个好榜样。
他还认为朱允炆除了削藩手段过于激烈、和不切实际恢复古制外,其他也没什么失德之处。
![]()
东吴朱鹭《拥絮吁谈》
文皇帝之圣也。称智虑过人。酷类太祖者而宁阗之籓封。太祖固曰:自我创天下而以天下传之庶孽。万世而下有庶夺嫡、孽抗宗者。我开其乱也。乱一传而万世之传足虑焉。高皇帝其忍乎哉?
确立朱允炆后,老朱也为大孙子要面临的威胁——功臣宿将、拥兵藩王——极尽所能的采取补救措施。
就是杀功臣,但又不舍得搞儿子们,就只是不伤筋动骨的修改祖训录。
最终给大孙留下隐患。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略。
论坛里,你我各有一个苹果,交换后还是各一个苹果;你我各有一种看法,交换后只有一种看法,对方傻AC。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