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宋高宗赵构,估计十个人里有九个会骂一句 “昏君”,毕竟岳飞的死,他脱不了干系。可你知道吗?这皇帝活到56岁,居然主动把皇位扔了,还没传给自家人,找了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赵家远亲接班。
按说皇帝都恨不得坐到死,提前放权就是把刀递到别人手里,更别说传 “外人” 了。赵构难道不懂这道理?要说他是良心发现,想把皇位还太祖一脉,那也太扯了,这里面的弯弯绕,可比你想的复杂多了。
![]()
赵家的皇位,从根上就没理清
赵匡胤当年打下大宋江山,结果自己突然没了,皇位没给儿子,反倒让弟弟赵光义占了。“斧声烛影” 那事儿,到现在都是谜,你说赵匡胤要是真想传弟,为啥早不立规矩?他又不是没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哪个不是好好的?
赵德昭本来就是按继承人培养的,赵德芳后来还成了传说里的 “八贤王”,多受百姓待见。可赵光义一上台,这俩侄子就没好果子吃:赵德昭被逼得抹了脖子,赵德芳更邪乎,二十三岁 “睡一觉就没了”,你说这巧不巧?
不过赵光义也算没做绝,留了俩侄子的后人。可这些太祖一脉的子孙,早就被挤出京城了,全国各地跑,看着挺惨,谁能想到后来竟成了赵家的 “救命稻草”?
![]()
靖康之难后,赵构成了 “独苗”
1127年那阵,金人跟砍瓜切菜似的攻破开封,宋徽宗、宋钦宗这对父子,直接被掳去东北当苦力,宫里的皇家子弟,大概几百号人?全是赵光义一脉的,一个都没跑掉。
赵构能活下来,纯粹是运气好到爆。金人第一次围开封时,他被当质子送金营,结果这哥们箭术太好,金人居然怀疑他不是皇族,“哪有皇子这么能打的?” 硬是把他换了回去。后来金人再打过来,宋钦宗让他去议和,他干脆在官员掩护下跑到相州,眼睁睁看着开封被破,父兄被抓。
说到这儿你就懂了,岳飞为啥必须死?赵构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救父兄,他们回来了,自己这皇帝还能坐稳吗?可他这绝情劲儿,也寒了大臣的心,后来就出了苗刘兵变。
![]()
一场兵变,断了赵构的后路
1129 年的苗刘兵变,算是把赵构折腾惨了。苗傅、刘正彦俩人造反,逼着他把皇位传给两岁的儿子赵旉。虽说兵变很快被平了,可两岁的小太子经不住吓,没几天就没了。
更要命的是,这场兵变还让赵构落了病根,从此再也没法有孩子。这下好了,赵光义一脉在南方,就剩他一个喘气的,皇位没人接,这可咋整?
没办法,他只能从太祖后人里找。毕竟都是赵家的血,总不能让外人占了皇位。他挑了十个孩子,最后剩一胖一瘦俩。本来想留胖子,结果有次测验,胖子看见小猫路过,一脚就踢飞了 —— 赵构当时就皱了眉:连个小动物都容不下,当了皇帝还不得祸祸百姓?转头就选了那瘦小子,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赵昚。
![]()
养出来的 “儿子”,跟自己对着干
赵昚是赵构一手带大的,可俩人脾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赵昚打心底里恨秦桧,觉得这老小子是国贼;可赵构还想保着秦桧,毕竟秦桧能帮他压下 “迎回二圣” 的声音。后来秦桧想让儿子秦熺接自己的班,也是赵昚暗地里搅黄的。
一个护着秦桧,一个想除秦桧,这对 “父子” 的矛盾,那是越积越深。随着赵昚长大,手里的势力越来越大,赵构也觉得自己老了,精力跟不上了。
赵构 55 岁那年,金兀术的侄子完颜亮又带着大军南下,边关又乱了。赵构看着满朝文武都盯着赵昚,心里突然咯噔一下:这时候要是自己还占着皇位,万一打输了,锅得自己背;要是让赵昚上,赢了是新帝的功,输了也有人扛着。
![]()
所以他 56 岁那年,干脆利落禅位,当起了太上皇。你说他是真放权?拉倒吧,他在德寿宫住着,时不时还插手下朝政,可大事小情的责任,全推给了赵昚。
后来完颜亮南征没成功,宋朝算是喘了口气。赵构当太上皇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每天喝喝茶、赏赏花,不用再操心打仗的事。可他夜里会不会想?当年赵光义抢了哥哥的皇位,如今自己又把皇位还回去,这算不算轮回?
还有啊,赵昚上位后,立马给岳飞平反了,赵构知道了也没拦着,你说他是不在乎,还是不敢拦?毕竟那时候,朝堂早就是赵昚的天下了。
历史这东西就是这样,你以为是巧合,其实全是算计。赵构的禅位,到底是无奈,还是精明?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