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广东省辖地级市,全国仅有的四个没有市辖区、县或代管县级市的城市,俗称直筒子市(另三个是东莞、嘉峪关、儋州)。
按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24年中山市GDP总量突破4100亿元大关,达到4143亿元,22个镇、街道和统筹区组成的"经济星座"呈现出鲜明的梯度分布特征。
![]()
从环形图呈现的各地地区生产总值(GDP)所占比重结构来看,中山镇域经济已形成清晰的层级体系。
第一梯队,占比>10%:由火炬统筹区(574亿元,13.8%)与小榄镇(586亿元,14.1%)构成双核。
火炬统筹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集聚了全市43%的高新技术企业,生物医药、光电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
小榄镇则延续"中国五金之乡"的产业底蕴,其智能锁具市场份额占全国28%,形成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典范。
第二梯队,占比4%-6%:
包含东区(264亿元)、石岐街道(264亿元)、翠亨新区(254亿元)和南头镇(203亿元)。
其中翠亨新区深中通道通车后GDP增速达9.2%,承接深圳产业外溢效果显著;南头镇作为"中国家电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集聚度提升至71%。
第三梯队,占比2%-4%:以东凤镇(196亿元)、坦洲镇(177亿元)、古镇镇(176亿元)为代表。
古镇的灯饰产业年交易额突破千亿,但4.3%的GDP占比显示其亟需向"灯光经济"升级;坦洲凭借毗邻珠海的地理优势,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三年翻番。
基础梯队,占比<2%:其中五桂山街道(30亿元)作为生态保护区,文旅产业贡献率达65%;神湾镇(34亿元)的游艇制造特色鲜明,但产业规模有待突破。
从空间分布看,中山经济呈现出东强西稳的格局。
东部组团(火炬、翠亨等)贡献全市38%GDP,深中产业拓展走廊建设使该区域增速高出全市均值2.3个百分点;西部传统产业带(小榄、古镇等)保持4.5%的稳健增长。
主城区(东区+石岐)虽仅占12.8%经济体量,却集中了全市72%的金融机构区域总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密度达16亿元/平方公里。
同属专业镇的横栏(132亿元)与沙溪(111亿元)出现差距,前者LED农业照明产业年产值突破80亿元,后者服装产业受电商冲击明显。
火炬开发区(高端制造)、南头镇(家电)、东凤镇(小家电)构成完整产业链。值得注意的是,黄圃镇(147亿元)的智能家居产业园已吸引美的等企业设立研发中心,传统"腊味之乡"正实现产业蜕变。
东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54%,石岐街道商贸业密度达9.8亿元/平方公里,港口镇(102亿元)依托保税物流中心发展现代航运服务。
三角镇(123亿元)的医用耗材产业占全国市场份额15%,阜沙镇(70亿元)的精密制造园培育出3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