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至17日,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南都N视频记者了解到,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关于劳动教育课程参展,并现场进行课例展示和讲解,展示中山市职业教育成果。
![]()
现场成果展示。
据悉,本次展会以“汇聚·共享·创新——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共有近2000家单位参展。广东省教育厅共推荐基础教育组68项、科学教育组10项、职业教育组12项,共计80项成果参展博览会。会展现场,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展示了劳动教育课程成果——《AI赋能・中国故事:中职劳动教育“AI—文化—劳动—产业—育人”融合模式》,该课程深耕非遗传承、结合地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课程特色。
![]()
现场成果展示。
学校劳动教育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劳动教育课程最大的特色是地域文化特色,涵盖汉服文化、广东粤剧、中山民俗等,创新性地将地域产业优势与文化基因融入劳动教育,以“挖掘—讲好—读懂”中国故事三部曲架构起劳动教育沉浸式育人环境。
从课程体系来看,学校历经5年研发,已开发257门课程,涵盖32门非遗技艺、传统手工艺及现代产业工艺,沿袭广东、中山传统习俗12种引入中小学校园。依托中山传统服装产业的优势,将非遗技艺及传统手工艺融入服装产业链环节,比如用传统文化记忆设计服装,让传统布料焕发出民族特色与文化底蕴,学生制作的宋代百褶裙、苗绣国绣服饰、沙溪鹤舞包包,以及创新改造的“汉服配饰—手鞠球”将其转化为服饰配件、现代家居装饰品及日常所需品等作品。
![]()
现场成果展示。
值得关注的是,课程引入AI赋能,运用AI、大数据等为区域提供劳动课程服务,覆盖广东、贵州、西藏等地393所中小学校。据介绍,课程已转化知识产权34项与团体标准6项,既为区域产业提供创新支撑,也以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据介绍,学校后续将该劳动教育项目进行地域推广,先走出中山,在深圳、珠海、广州等广东各地挖掘地域文化,形成完整“广东形象”展示给全国;将“广东经验”“湾区智慧”推向全国形成典型,最终希望带着具备文化担当和职业技能的学生走向国外舞台。
南都N视频记者侯玉晓 通讯员黄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