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提效 以“数”赋能——南阳高新区法院加速推进智慧法院建设
![]()
平安河南
“现在开庭……”7月25日,随着一声响亮的法槌声,南阳高新区法院的第七审判庭内,一场依托“融合智慧法庭”的庭审开始进行。在“无书记员记录”庭审状态下,AI语音识别系统精准将原告、被告双方的庭审发言转为文字,电子签名完成庭审笔录确认,整个庭审同步录音录像上传系统备份,案件审理全程仅用16分钟。
近年来,该院紧跟数字化时代浪潮,加强智慧法院建设,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司法审判工作深度融合,为审判工作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让数据“多跑路”
让群众“少跑腿”
依托在线诉讼服务平台覆盖立案、缴费、调解、证据交换等全流程,全年在线立案占比达99%,平均审核时间5分钟……今年以来,当事人通过远程庭审参与诉讼的案件有800余件,通过线上申请阅卷1000余次。
“之前律师阅卷,仅复印就需要好长时间,现在通过自助服务机省时省力多了。”南阳高新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电子自助阅卷机前,河南宛法律师事务所律师黄华光正在查阅其代理的某案件卷宗材料。据悉,该院在诉讼服务中心配备自助阅卷机,当事人或律师扫描相关证件后,即可查阅案件卷宗;勾选相应的阅卷材料目录后生成二维码,扫描后自动下载卷宗材料电子版,大大节约了卷宗翻阅及复印的时间。仅去年,该院通过自助阅卷系统接待当事人或律师490余次。
“无书记员记录”模式
让庭审更高效
正如文章开头的那一幕,该院建设10个“融合智慧法庭”,实现了庭审全程高清录音录像,代替传统的书记员记录庭审过程,法庭记录均由自动语音识别软件转录文字,全程无书记员参与。整个过程紧凑流畅,在保障庭审过程记录全面、真实、客观、完整的同时,提高了庭审的流畅性和效率,有效节省了整理、核对庭审笔录的时间。庭审后,法官在系统内发起庭审完整性确认,双方当事人签名后即可离席,系统自动将签名材料和庭审录像回传至办案系统,有效避免信息丢失。
科技加持让书记员减少了“跟庭”时间,进一步优化了司法资源配置,为缓解人案矛盾,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公正、公开的司法服务奠定基础。
“一键查控”
让胜诉权益更快兑现
“以前查控财产信息需要到各部门提交纸质材料,现在可以在办案系统发起‘一键查控’,全流程线上流转,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该院执行局法官范元军介绍。
法院执行指挥中心通过与银行、房产、车辆管理等部门信息联网互通,执行干警足不出户便可以通过“线上”程序,对被执行人名下财产进行快速查询,及时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有效解决了“执行难”等问题。
“我们距离南阳几千公里,来回一趟路费得好几千元……”虽然执行款已经到位,但电话那头的外省某公司负责人却因领款手续的签字而忧虑。考虑到申请执行人往返不便,执行干警通过线上提交材料、核实情况等方式进行沟通后,将执行款通过线上方式发放至企业账户,为当事人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云策”助力审判管理
让决策更精准
“本月的建设工程案件平均审理时间有所增加……”在该院的质效讲评会上,审判管理部门的法官依托“云策”系统汇报分析当月的审判执行质效指标运行情况。
该院依托“云策”系统,对审判执行质效各项指标进行全方位、可视化展示,对所有案件案由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便于审管部门实时掌握全院总体办案工作情况,为党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对案件分不同节点进行监管,在相应节点内出现“临期”情况时,系统会自动预警,并将情况推送给相关人员,督促尽快完成节点办理,有效防止“忙中出错”。
该院以“科技赋能司法、智慧服务群众”为主线,持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延伸智慧服务触角,架起便民利民的“智慧桥梁”,让人民群众享受“指尖上的司法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河南法治报记者 王海锋 通讯员 王宪 薛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